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蒋介石是如何卖掉外蒙古的?毛主席曾向苏联提出将外蒙入中国版图

0
分享至

1945年8月14日深夜,克里姆林宫灯火通明,王世杰在签字时手有些颤抖——他很清楚,《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里那条“承认外蒙古现状”意味着什么。文件落槌之刻,外蒙古脱离中国版图的闸门几乎被彻底拉开。

外蒙古问题并非一夜之间出现。1911年辛亥风云初起,库伦活佛第一时间宣布“独立”;1921年,白俄残部与苏联红军交战,苏联借机派兵进入库伦,扶植“蒙古人民革命党”。自此,沙俄时期未能得手的缓冲区战略,被苏联在新世纪延续。30年代,苏联又帮助蒙古组建骑兵师并大力肃清亲中势力,外蒙古的政治、军事命脉牢牢栓在莫斯科手里。

抗战后期,美国急着让苏联对日开战。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向斯大林递上橄榄枝:只要红军参战,东北港口、外蒙古都可商量。蒋介石随后得到消息,心里发苦,却无力反制——此时日军仍盘踞华北、华东,国民党正忙于“防共”,真正与日鏖战的是八路、新四军。大国博弈中,弱者的筹码往往不值钱。

7月,宋子文飞抵莫斯科,本想靠美国撑腰谈硬点,结果发现美国已默认雅尔塔密约,美方代表只提醒他“别让步太多”。宋子文退缩,外交部长一职干脆辞了;王世杰接棒,又奉命“务必换回苏联对国民政府的单独支持”。在这样的指令下,外蒙古成了讨价还价的牺牲品。

条约签订日,苏方极为强势。莫洛托夫淡淡一句:“承认外蒙古独立,这是战争补偿。”王世杰答不上话,只能在文件上落笔。蒋经国事后回忆,斯大林甚至半开玩笑地说:“帮你赶走日本人,总得有点代价吧。”一句话,道破现实。

表面看,蒋介石为了获取苏联“道义援助”失去外蒙古;深层看,是其长期“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自食苦果。没有足够军事胜势,也无法赢得盟友尊敬,谈判桌上想保住全部利益几乎是奢望。

条约虽签,新中国成立后仍可废旧约。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启程赴莫斯科。十天后,列车缓缓停在雅罗斯拉夫火车站。苏方礼兵列队、军乐高奏,场面隆重,却始终不谈实质议题。毛泽东看得分明:斯大林希望沿用与国民党的旧约,外蒙古自然也要留在苏联势力范围。

12月24日第一次正式会谈,毛泽东直陈来意:必须重新订立条约,旧约无效。斯大林并未接茬,只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五小时后,会谈戛然而止。外界猜测不断,西方媒体甚至传出“毛泽东被软禁”的流言。

紧张气氛下,毛泽东采取“以静制动”——不出席宴请,埋头批阅国内电报。两周后,印度与英国传出准备承认新中国的消息,苏联开始顾虑“友谊裂缝”的舆论。1950年1月2日,莫洛托夫和米高扬主动登门,承认应签订新条约。



谈判伊始,苏方再搬出1945年文本。毛泽东当场指示翻译:“把我方草案立刻译成俄文,原件退回。”在随后的协商里,东北、中长铁路、旅顺基地逐项取得突破。惟独外蒙古依旧僵持。一次深夜,毛泽东同周恩来交换意见时说:“外蒙若能回归固好,但局势已变,再拖下去反而伤大局。”这既是现实考量,也透出无奈。

有意思的是,毛泽东并非没尝试过更积极的方案。1949年1月米高扬到西柏坡时,毛曾开门见山:“外蒙与内蒙一体,本可统一归中国。”米高扬回答:“独立既成事实,难以逆转。”同年6月,刘少奇访苏再次提议,斯大林依然摇头。苏方理由简单:外蒙古已有军队、文字、国际承认,更关键的是,它是苏联远东的战略屏障。

最终,毛泽东决定保住已谈成的关键利益,外蒙古问题暂且搁置。周恩来后来总结:“其局势如硬撬,反易损失别项。”1950年2月14日,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苏联同意1952年底前无偿交还中长路与旅顺、大连,并撤军回国。至少在东北,中国重新获得了完整主权。

条约发布后,台湾当局例行“强烈抗议”,并在地图上继续标注“外蒙古省”。可文件是国民政府代表亲笔签的,国际社会认账,抗议只是自我安慰。1952年蒋介石在国民党七大上说:“责任在我一人。”然而,他依旧把决策归结为“保存战果”。这种说辞很难服众。

更值得玩味的是,1945年所谓“外蒙古公投”。名义上秘密投票,实际记名;国民政府派员本应监督,却只被允许“参观”。雷法章的回忆稿里写得直白:场内布满苏军军衣,谁敢投反对票?蒋介石后来把这场“公投”当成甩锅工具,却恰恰为外蒙古独立提供了法理依据。

外蒙古入苏联势力范围的过程,既是蒋介石外交失利的缩影,也是一堂生动的国际政治课:实力决定谈判底线,空头支票换不来主权。毛泽东未能收回外蒙古,并非不想;在冷战格局初起、革命根据地亟待巩固的档口,他必须衡量更大的棋局。1950年的条约至少让中国收回东北命脉,而这一步,为后来抗美援朝和工业化奠定了地缘与资源基础。

回到问题:蒋介石究竟怎样卖掉外蒙古?一句话,拿国土去换他自认“对抗中共”的筹码;而毛泽东提出将外蒙纳入中国版图,则是想最大限度纠正这一历史遗留。不过,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个人意志而轻易转向,尤其当列强力量对比失衡之时。现实无情,却也提醒后人:国家主权,从来只能靠实力与智慧去守护,不能指望任何“道义援助”。

2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海佑讲史 incentive-icons
海佑讲史
所有过去了的,都已是历史
973文章数 1231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