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场以“传承”为核心的科普活动在上海市院士风采馆温暖上演。80余位来自同济中学的学生齐聚于此,共同见证科学家精神如何跨越时空,在新时代青少年的心田播下希望的种子。
以“躬耕者”为镜,传承爱国奉献的赤子之心
![]()
本次活动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沈学础亲临现场,与同学们分享他与物理学的“不解之缘”。
从毅然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回国,到数十年如一日潜心钻研,攻克红外技术领域“卡脖子”难题;从团队研发的高灵敏度探测器件,广泛应用于工业巡检、智能农业等领域,到始终践行“科研要扎根祖国需要的地方”的信念,沈院士以自身的坚守与行动,生动诠释了何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部厚重的教科书,让在场青年学子深刻理解了坚守与奉献的内涵。”区人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沃土”为基,搭建薪火相传的坚实平台
![]()
杨浦作为上海的“科教高地”,教育资源得天独厚,这片沃土自然成为了科学家精神传承的摇篮。而上海院士风采馆作为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也自觉肩负起“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使命。
![]()
活动中,上海院士风采馆与同济中学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将“串珠成链、薪火相传”的理念转化为携手育人的生动实践。
据院士风采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进一步推动科学家精神从展板走向讲台,为其传承搭建常态化、制度化的桥梁。
以“后浪”为继,点燃探索未来的青春梦想
![]()
沈院士的深情分享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在一个多小时的讲述中,他没有居高临下的说理,而是如数家珍般回顾了自己充满坎坷与奋斗的科研历程:从战火纷飞的童年记忆,到恩师指引下的求学之路;从在简陋条件下开启光谱研究,到远渡重洋,在德国马普所刻苦钻研、取得突破;从毅然归国创建先进实验室,到带领团队在半导体光谱领域跻身国际前沿……沈院士的讲述朴实无华,却字字千钧。
值得一提的是,沈院士特别回顾了同济中学前辈在中国集成电路起步阶段的贡献,勉励同学们继承光荣传统。当他提及历史上西方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偏见时,那句“我们大家一起来争取民族的荣耀”的殷切期盼,更是在全场激起强烈共鸣。
![]()
随后的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沈院士耐心解答。在思想碰撞中,探索未知的好奇心被点燃,科学梦想的火焰愈发明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次活动是一次深刻的启迪,也是一次精神的接力。下一步,杨浦将继续以“传承”为纽带,深化馆校合作机制,拓展科学家精神教育的广度与深度,让更多青年学子在与科学巨匠的对话中汲取力量,在实践体验中坚定理想。
文字|窦雨琪
图片|王寅冬 窦雨琪
编辑|陈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