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研》 辙行/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在“双碳”战略纵深推进与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清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研环境”)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轻资产模式快速布局固废危废资源化、污泥处置、工业废水治理等新兴赛道,构建多元业务生态。
2025年第三季度,清研环境营收环比激增375.97%,经营情况得到较大改善,不仅彰显其经营韧性与增长动能,更标志着其成功切入新兴赛道、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初见成效。
借助“新合伙人战略”,清研环境构建了开放式创新生态,逐步从单一水处理企业向环境综合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平台型企业转型。在生态文明建设提速与循环经济加速落地的大趋势下,随着“十五五”规划的逐步推进,清研环境有望持续领跑环保新赛道,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一、2025年Q3营收环比上升375.97%,资源化业务增长迅猛且贡献突出
2025年10月27日,清研环境发布2025年三季报,其多项关键指标改善,业绩增幅明显。
1.1、2025年Q3营收环比增长375.97%,资产负债率低于行业均值
根据三季报数据,2025年1-9月,清研环境实现营业收入10,094.70万元,同比增92.97%;归母净利润-517.52万元,同比增60.22%。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第三季度,清研环境的营业收入为7,550.22万元,环比上升375.97%,业绩亮眼。
在营收质量方面,清研环境2025年1-9月的收现比为120.95%,即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1.22亿元)是其营业收入的1.21倍
同时,清研环境的财务健康度表现良好,这主要体现在其充裕的货币资金与极低的负债水平上:截至2025年9月末,其货币资金高达26,717.38万元,而短期借款仅1,890.40万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27.11万元,且无长期借款。
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清研环境的资产负债率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展现出良好的抗风险能力。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2-2024年及2025年1-9月各期末,清研环境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1.56%、11.79%、13.22%、19.27%。
同期,中证行业分类“环保-污染治理”中87家上市公司,其资产负债率均值分别为48.94%、49.37%、50.78%、50.20%。
1.2、危固废处置及资源化业务快速增长,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根据清研环境三季报,其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攀升,主要系水处理销售项目验收金额增加,以及新增危固废处置及资源化产品销售业务。
2025年3月21日,清研环境通过收购取得福建通海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海镍业”)51%的股权,将业务延伸至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与现有污水处理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作为一家主要从事危废的无害化处置以及金属回收、资源化再生与销售业务的企业,通海镍业通过收运及处置危废收取服务费用,同时对各类含镍、铬、铜、铁等金属的工业固体废物(含危废)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回收其中的各类金属资源,生产出合金金属等资源化产品对外销售。
目前,通海镍业已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核准处置规模11.33万吨/年,核准废物收集范围涵盖6大类26小类,是福建省内危废处置能力最大的资源化利用企业之一。
根据半年报数据,2025年1-6月,清研环境的危固废处置及资源化产品业务收入为634.27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24.93%。
简言之,清研环境在巩固市政污水处理基本盘的同时,快速切入危固废处置及资源化赛道,资源化业务增长迅猛,带动其业绩攀升。2025年前三季度,清研环境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上涨,特别是第三季度营收环比激增375.97%,表现尤为亮眼。
二、创新推出“新合伙人战略”,快速切入三大新兴赛道
为系统性应对环保行业机遇与挑战,清研环境提出面向新十年的“新合伙人战略”,通过整合技术产业化能力、品牌资源、投融资平台及技术组织能力等核心能力,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为创新创业团队赋能。目前,清研环境已与多个新合伙人达成合作,项目呈多点开花之势。
2.1、“新合伙人战略”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开启价值共创模式
近年来,众多优质创新团队虽具备细分市场开拓能力,却受限于资源瓶颈难以实现突破。基于此,清研环境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平台优势,于2024年底创新推出以“资本赋能、场景开放、生态共建”为核心的“新合伙人战略”。
该战略通过这三方面的协同,实现风险共担、价值共创。其中,资本赋能:以合作投资占领场景,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投资体系;场景开放:共享上市公司市场资源,加速创新技术的商业化验证;生态共建:打造技术孵化-中试-产业化全链条支持平台。
“新合伙人战略”不仅是清研环境发展的创新尝试,更是对行业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该战略通过共同投资、共同运营、协同发展来助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帮助创新者团队占领场景,抓住商机,实现技术与商业价值的双赢。
通过“新合伙人战略”,清研环境致力于成为环保行业创新力量的整合者,构建开放、协同、共享的创新生态系统。在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资金、场景、市场支持的同时,也为清研环境自身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实现了技术创新与商业价值的良性循环。
2.2、以轻资产模式快速布局三大新兴赛道,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5年年初以来,清研环境的“新合伙人战略”推进迅速,凸显其执行力。目前,清研环境通过新合伙人战略,打通“场景占领-技术迭代-价值共创”闭环,以相对较轻资产的模式快速切入固废危废资源化、污泥资源化、工业废水治理等新兴赛道。由此,清研环境构建起了覆盖多个领域的解决方案矩阵。
在危废固废资源化领域,清研环境自取得通海镍业控股权后,仅用不到两个月便使其于2025年5月15日正式复工复产。。通海镍业目前主要利用含镍、铬等金属的危废和固废,采用“烧结+矿热炉熔炼”的火法工艺,生产出镍铬等合金产品。
在污泥资源化领域,清研环境通过战略协同创新,携手怀化产业投资集团、湖南仁天环保共同打造市政污泥处理示范项目,突破性实现污泥低成本处理与资源化利用。2025年3月31日,湖南省怀化市市本级市政污泥处理处置项目已正式点火。该项目是清研环境的首个污泥处理处置项目,采用“深度脱水+干化炭化”工艺,成品渣含水率仅5%,开创了市政污泥资源化利用新路径。
在工业废水治理领域,清研环境于2025年6月9日通过并购自贡正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67%的股权,进入西南地区油气田废水处理市场。此举将推动清研环境业务向油气田废水处理领域延伸,并有助于布局新场景下的运营资产。2025年8月15日,该项目园区的办公楼主体结构已顺利完成封顶,厂区生产车间、池体等设施也正在迅速推进建设。
这些实践积极响应了国家关于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政策导向,并通过实际工程项目,成功验证了“投资占领场景+技术赋能增值”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面向未来,清研环境将依托“新合伙人”战略生态圈,构建“技术储备-场景验证-产业放大”的三级发展体系,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在细分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持续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
三、研发投入占比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持续推动技术迭代与场景突破
作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清研环境以技术创新为发展引擎,通过持续的高水平研发投入,不断推动技术迭代与应用场景突破。
3.1、研发投入占比高于行业均值,研发人员占比达23.81%
多年来,清研环境秉持研发驱动的发展理念,以极简方式、极低成本、极高质量、极优体验为研究方向,不断投入资源用于研发创新。
在研发投入方面,清研环境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高于行业均值。
2025年1-9月,清研环境的研发费用率为7.44%。同期,中证行业分类“环保-污染治理”中87家上市公司,其研发费用率均值为4.17%。
在研发团队建设方面,清研环境依托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构建的产学研深度合作体系,培养和储备高端人才,夯实技术创新能力,对核心技术进行持续的迭代创新。
依托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平台及清华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清研环境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近10名,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授权专利120余项,形成了以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的博士和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为领军,多学科硕士为技术中坚的复合型人才梯队。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清研环境的研发人才共30名,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23.81%。
凭借过硬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清研环境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十三五’广东省环保产业骨干企业”、“第二十一届深圳企业创新纪录自主创新标杆企业”、“2022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创新力榜单高成长创新榜”。
3.2、核心技术持续迭代创新,应用场景多维拓展并建立示范案例
在技术迭代方面,清研环境的核心技术“RPIR”持续优化结构设计,推出了新一代MCBR(模块化环流生物反应器)技术,实现处理通量倍增,使得投资费用显著降低,成为市政污水厂缺地扩容的更优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在广西、安徽等多个项目实现工艺植入。
2025年9月,清研环境完成了在香港沙田污水处理厂进行的持续两个月的一期中试实验,并顺利通过香港渠务署(DSD)技术验收。基于第一期中试的良好数据结果,DSD决定再次资助清研环境开展第二期中试项目,充分体现了DSD对清研环境RPIR技术的高度认可。
该中试项目的开展是清研环境出海战略的关键一步,为后续参与海外国家水务处理项目建立技术互认基础,未来有望在香港以及全球同类型城市或区域提供高效低碳的污水处理新路径,落地实质性的应用项目。
同时,清研环境的T-Bic技术持续优化载体材料与模块结构,突破生物膜长效运行的技术瓶颈,显著提高处理性能,并在河南、江苏、西藏、云南等地建立了典型示范案例。
在场景突破方面,清研环境针对工业废水、市政污水等不同场景开发定制化工艺包,在典型场景打造示范工程的过程中,同步形成可复制的解决方案。目前,清研环境已向工业园区、印染、石化、化工等污水处理领域扩展延伸,并在表面处理废水、印染废水,矿井废水、咖啡废水等工业废水处理领域成功建立了多个示范项目,验证了RPIR和T-Bic技术的先进性和稳定性。
此外,清研环境与“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合作双方将就厌氧氨氧化技术、AOA污水处理技术的研发与工程应用开展深度合作。
值得关注的是,清研环境顺应时代浪潮,积极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环境治理相结合,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化解决方案。2025年9月,清研环境的“东莞市厚街镇黑水陂一体化污水处理项目出水水质预测模型”获评“AI+环保深度融合优秀案例”。
综上,清研环境依托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研发投入和扎实的研发队伍建设,构筑了坚实的创新基础,驱动核心技术不断迭代与应用场景多维拓展。清研环境在工业废水处理等新兴领域成功打造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并建立了诸多典型示范案例,展现出强劲的技术实力与市场潜力。
四、政策利好驱动环保产业发展,污水处理及固废危废资源化利用需求上升
在“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环保产业正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绿色转型加速演进。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污水处理与固废危废资源化利用两大领域不仅承载着环境质量改善的刚性需求,更成为政策密集赋能、技术迭代加快、市场空间扩容的战略高地。
4.1、环保产业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推动污水处理及固废危废处理行业发展
2025年,国内环保产业在“双碳”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轮驱动下,迎来系统性重构的关键节点。
污水处理领域持续深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年)》的落地执行,伴随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00万立方米/日、改造污水收集管网4.5万公里等具体目标的推进,污水收集与处理能力将继续巩固提升;国家五部委联合提出,建设雨季溢流污水快速净化设施,减少雨季溢流污染;国务院办公厅强调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实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以上国家政策均有力推动了污水处理向精细化、资源化、生态化方向迈进。
十五五规划将延续“水十条”与“十四五”规划的环保主线,进一步明确污水处理行业的战略定位。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所代表的循环再生思路,将成为未来五年的主流。
固废领域通过落实《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依托《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重点突破固废与危废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协同处置等共性和关键技术装备,加速开展固废与危废高值化利用的创新技术应用与商业模式,显著提升国内固废与危废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十五五”规划针对固废危废治理提出,到2027年将实现三大核心目标:城市生活垃圾填埋量比2025年降低30%,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超过95%,“无废城市”建设覆盖率从目前的40%大幅提升至80%。
两大领域政策形成的叠加效应,既催生了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工业园区废水零排放等增量市场,也为固废危废资源化利用、再生水循环体系构建等新兴产业提供了制度保障。
4.2、国内污水处理量逐年上升,工业增加值提升带动固废危废资源化利用需求增长
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污水处理及固废危废资源化利用行业市场需求上升。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率的提升,国内城市污水排放量及处理量均呈逐年增长趋势。
根据住建部数据,2020-2024年,国内城市污水排放量分别为571.36亿立方米、625.08亿立方米、638.97亿立方米、660.49亿立方米、685.60亿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量分别为557.28亿立方米、611.90亿立方米、626.89亿立方米、651.87亿立方米、678.28亿立方米。
同时,随着国内工业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各行业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2024年,国内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1.12万亿元、36.99万亿元、38.87万亿元、39.22万亿元、40.54万亿元,呈逐年增长趋势。
同时,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国内固废危废资源化处理率不断提升,固废危废综合利用处置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国内工业固废危废资源化利用量约为18.52亿吨,2023年增长至26.6亿吨。另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3年,国内工业固废危废资源化利用市场规模为4,356.97亿元,同比增长12.58%。
随着“双碳”目标纵深推进及“无废城市”“循环经济”等战略落地,污水资源化、工业固废危废高值转化、环保系统智慧化运营管理等细分赛道将释放巨大市场潜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环保政策趋严与“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国内污水排放量和工业增加值的上升,进一步推动了对污水处理及固废危废资源化利用的需求。作为一家专注于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的企业,清研环境立足技术创新,通过“新合伙人”战略,打通“场景占领-技术迭代-价值共创”闭环,快速切入污泥资源化、工业废水治理、固废危废资源化等新兴赛道。
2025年第三季度,清研环境的营业收入环比增长达375.97%,多项关键财务指标改善,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与战略转型成果。目前,清研环境正在逐步从一家传统的水处理技术公司,转型为通过开放式创新生态整合多个新兴赛道的高成长性企业。清研环境通过“技术创新+场景落地+新合伙人”的生态化布局,不仅带来了立竿见影的业绩改善,更为其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未来前景可期。
“十四五”是“双碳”目标的顶层设计和启动期,“十五五”将进入关键行动和效果显现期。“十五五”期间,碳减排压力更大,需要实质性的、大规模的投资和技术应用。2026年“十五五”规划启动实施后,环保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