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
安徽向前 | 池州:生态含绿 发展含金
人民网记者 胡雨松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近年来,安徽池州市牢牢把握生态这一特色和优势,以绿生金、以“绿”赋能,将生态“含绿量”转化为发展“含金量”。
以绿生金
池州市石台县位于皖南山区,具有“富硒”“负氧”两大优势,吸引不少长三角地区游客在此打卡。
陈庆德是合肥人,一年中有一半时间,他都在石台度过。然而与大多数游客在石台放松疗养不同,陈庆德来到石台是为了“干事业”。
走进安徽硒泰食品有限公司,四条生产线马力十足,经过简单工艺处理,石台硒泉变身成一瓶瓶罐装水,打包、装车之后发往合肥、南京、郑州等地。
饮用水市场有一个现象:再好的水产品,销售范围也只能覆盖周边200公里。但陈庆德却不这么看,在他眼里,池州好生态就是当地水产品的“金字招牌”,也是“硒泉”品牌异军突起的底气所在。
![]()
安徽硒泰食品有限公司硒泉生产线。人民网记者 胡雨松摄
“中国不缺水,但缺好水!”拿起一瓶“仙寓山泉”,陈庆德兴奋地介绍起石台水资源的优势,“经过检验,石台水体里含硒、锶、锌等微量元素,是弱碱性矿泉水,对人体健康有益。”
2023年《中国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报告》提到,石台水质综合指标位列华东地区前三,是长三角地区稀缺的优质饮用水源地,这也让投资商从水资源里找到致富经。如今,全县13家硒泉水厂形成品牌效应,总产值有望突破2亿元。
好生态带来的好产品不仅是硒泉。在中国生态“硒都”会客厅,琳琅满目地展示着硒泉、硒茶、富硒林果等石台硒品。在2016—2018年度对石台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中,发现石台含硒土壤占全县国土面积的99%,且硒浓度适中,适宜人体吸收。石台也在2022年被国家功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授予“中国生态硒都”称号。
石台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蒋玉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硒茶与同等品质的普通茶叶相比,每公斤价格高出近70元,硒米比普通大米每公斤价格贵14元。“硒茶一项就能带来增收1.4亿元,富硒功能农业成为全县农业提产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蒋玉祥介绍,依托优质生态资源,石台县“两山”转化硕果累累,全县正在将富硒特色产业作为主要产业持续推进。
![]()
位于石台的安徽省富硒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检测样品成分。人民网记者 胡雨松摄
石台在生态资源转化上的探索,是池州市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缩影。除了石台硒品,池州市还打造了以九华黄精、竹业、池州鳜鱼、富硒农产品、食用菌和茶叶为代表的知名特产。
“我们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作为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抓手,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依托数字化平台搭建生态产品交易体系,在富硒产业发展、‘以竹代塑’、做活水经济等优势领域打造改革品牌,提升生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努力探索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池州样本。”池州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刘荣华表示。
逐“绿”生金
在大多数人印象里,金属冶炼、石油化工等传统产业通常意味着“高污染”“高耗能”,但在池州,一批传统企业通过“向新逐绿”打开了发展新局面。
走进位于池州市东至经开区的安徽华尔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尔泰”),一栋高耸的气化楼格外显眼。华尔泰办公室主任王寅介绍,这是今年一季度投用的合成氨技改设备——航天炉,“通过粉煤加压连续气化技术,提升碳转化率和热效率,每年可以节约1亿元至2亿元成本,有效实现降本增效和节能环保。”
回顾企业发展历程,王寅感慨良多,企业经历一次次“智改数转”,不仅保持住传统产品的优势,还在化工新材料、电子级化学品、精细化学品等领域有所突破。
![]()
华尔泰通过技改有效实现节能环保。人民网记者 胡雨松摄
以发展“含绿量”推动发展“含金量”,在池州市,智能化、绿色化生产已成为传统企业向新发展、向前进步的不竭动力。
不谈头衔,没聊产值,在形容企业最具优势的两大特色时,安徽友进冠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友进冠华”)总经理李智用了两个词:“负能耗”“零碳工厂”。
“认为冶炼行业属于高耗能产业,是戴着‘有色眼镜’。”李智介绍,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更新设备,企业已成为国内矿炼阳极铜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友进冠华通过收集余热、利用“风光储一体化”绿能等手段,每年可以实现节能规模折合标煤超过1.8万吨,远超目前企业的全年总能耗。
在李智看来,“逐绿”这条赛道,是所有制造业的必经之路,“环保指标看似是外部对企业的要求,但企业也在追逐‘负能耗’的过程中,实现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生产效率的自我革新。”
技术“向新”,理念“逐绿”,发展“向金”,传统行业企业“向新逐绿”的过程,是池州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展现,通过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池州市开创转型发展新路径,形成绿富同兴新样板。
“池州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拓宽‘两山’转化路径,统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质增效,为‘一江碧水向东流’作出池州更大贡献。”池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涂闯如是说。
![]()
点击进入专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