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名称:无分别的爱
【本期主题 】别管我,烦不烦?
【出席嘉宾 】
林巨老师(花径教育创始人、“无分别的爱”理念开创者、家庭教育专家)
张杨老师(花径教育创始人、家庭教育专家)
邵峰(演员)
王梓昊(12岁男孩)
王梓昊妈妈(12岁男孩妈妈)
节目开场:嘉宾核心立场
主持人:咱们今天这期节目,要从孩子的一句话开始说起——“别管我,烦不烦”。当家长听到这句话时,心里常会一惊:孩子怎么突然就叛逆了?
邵峰:我亲身经历过。我小时候一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初中才回到父母身边,有很多不适应。虽然我不会直接对父母说“别管我”,但心里的呐喊比说出来更响亮。
林巨老师:青春期逆反是常事。我高三时曾穿着钉了铁掌的高跟鞋走路,声音响彻校园,就是一种逆反。很多时候,如果环境允许逆反,孩子反而会觉得安全,玩够了也就过去了。
张杨老师:我也被孩子这样说过,原话就是“别管我,烦不烦?”。那一刻我愣了一下,然后回看自己,确实挺烦人的。
案例呈现:王梓昊母子的叛逆期困惑
王梓昊妈妈:因为长期分离,没有给孩子足够的陪伴,目前和孩子的交流像是隔着一扇门。比如他想打游戏但作业没完成,不让玩时,他就会把门关起来。
主持人:请写下在您心中,最让孩子头大的三句话,以及孩子最常用来对抗您的三句话。
妈妈经常说的三句话:1.为什么 2. 你决定 3. 怎么相信你
孩子经常对抗她的话:1.行,我知道了 2. 不知道 3. 哦
孩子承认的心里话:1.你话太多了 2. 哎呀,你别说了 3. 你烦不烦
![]()
林巨老师:我们都过度关注孩子的行为,而忽略了孩子的心。如果多关注孩子的心灵状态、情绪状态,这些让孩子头大的话会减少90%。若心与心没有沟通,最亲密的母子关系也会出问题。孩子长期不在妈妈身边,他的心是空的。妈妈好不容易来了,却只对行为进行指责和纠正,孩子的心永远没人看见。
张杨老师:孩子收到这几句话,他收到的是“我又错了”,“妈妈不喜欢错的我”和“妈妈不相信我。”当妈妈问“为什么”时,孩子不回答,是因为真实的答案(比如“我就是贪玩了”)不是妈妈想听的。
案例深入:一次冲突的解读
王梓昊:我打了同学一下,因为他一直挡着我。老师告诉了妈妈,回家后妈妈一直跟我说大道理,我忍不住躲进房间锁上门偷偷哭。
王梓昊妈妈:打人是原则性问题,在任何场合都不该出现。我认为是严重错误。
张杨老师:我们可以跟孩子就事论事,探讨除了打人,有没有别的有效又和平的方式,孩子从这件事中能得到的成长。至于妈妈收到老师的告状,无法面对,需要给老师一个交代,这是妈妈自己的功课,不该让孩子来背。你是在迁怒于孩子。
林巨老师:孩子是个非常温良、懂事的孩子,他把自己很多生命活力都压抑了下来。他那天推那一下,心中肯定有很多憋屈。他多么希望妈妈回来是跟他聊聊心事,而不是急于纠正行为。孩子跟你说“想去看心理医生”,就是在喊:“妈妈,来关注我的心,来和我的心沟通!”孩子那些“行,知道了”、“哦”,其实是心门关上的声音。
王梓昊妈妈:之前我认为尽快按老师的方法解决掉问题就可以了。现在觉得,我没想帮孩子解决问题,我是在解决我自己的问题。我应该自己去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帮助儿子更好。
主持人:如果妈妈当时说:“妈妈觉得这不算大事,你下次别推他就行了,妈觉得你受委屈了。”你会感觉好吗?
王梓昊:会,会觉得妈妈是很好的妈妈。会觉得不管经历什么,妈妈都无条件支持我。
主持人:孩子在心理上最大的依靠就应该是你。如果他觉得有委屈时你都没站在他这边,他还能信任谁呢?
![]()
深入探讨:安全感的缺失
昊昊妈妈:孩子上小学时就跑丢过四五次。有一次我们早上出门5分钟,他就不见了,最后发现他独自跑到了我单位。
昊昊解释:以为爸爸妈妈不要我了。早上没看见他们,以为他们去单位了,就去找。
林巨老师:一次一次把他送走,对孩子而言就是一次一次的抛弃。他的心中没有妈妈,妈妈随时可能把他抛弃掉。这个孩子没有安全感,他的心碎得像玻璃渣一样,但为了爱妈妈,他什么都不表现出来。他是一个很沉重、很沉重的孩子。再困难也要把孩子带到身边,他有妈妈,你有孩子,这是最重要的。
张杨老师:妈妈才是孩子的世界,别的都不重要。如果你觉得这件事足够重要,一定会想到办法,除非你觉得这件事不重要。
具体方法:要当孩子的“情绪垃圾桶”。把“教育者”、“训导者”的角色拿掉,纯粹当一个“垃圾桶”,让孩子心中的垃圾(委屈、愤怒)能对你倒出来。
辩论环节: 孩子说“别管我烦不烦”时,家长该放手,还是要介入?
辩题—— 孩子说“别管我烦不烦”时,家长该放手,还是要介入?
正方:邵峰、林巨、昊昊
“该放手时就放手。”
(昊昊)观点:放手能创造我的独立性,让我自己去更多地方,玩更多好玩的,我才能长大。
(邵峰)观点:大家都懂“没有无原则的爱”,但作为一个孩子,我多希望妈妈能无原则地爱我一次,这样我会成长得更快!
反方:昊昊妈妈
“要负起责任来介入。”
(昊昊妈妈)观点:我基于自身经历,认为放手能培养独立性。因与孩子距离远,担心不介入孩子会在人生方向上出错,所以原则性问题必须介入,如孩子曾交到会骂人、打架的朋友,我强行制止了。我认为家长的经验和辨别能力更强,所以有责任在明确的原则问题上做好引导。
林巨老师:你毁掉了孩子一次自我救赎的绝佳机会。那个朋友可以让他发泄,让他做自由自在的自己,这是他内心渴望却没有的东西。那个朋友是来救你孩子的,却被你亲手毁掉了。
一个健康的人,是由大量的白、大量的黑和大量的灰组成的。如果你的世界里不允许黑存在,只剩下白,那是不真实的。人都是复杂的。当你给森林喷满杀虫剂想杀死所有害虫时,这片森林也就死了。生命的神奇就在于黑白交融。就像邵老师少年时的叛逆,单独看是“负能量”,却奠定了他一生正能量的基础。
张杨老师:所以,没有叛逆的孩子,只有不被看见的孩子。
尾声:爱的约定
儿子的契约:希望妈妈能在一年中,能多回来看我几次,带我吃好吃的,玩好玩的。不让妈妈伤心。
妈妈的契约:妈妈答应你。我会成为浩哥真正的妈妈。希望浩哥能和妈妈一起长大。无论是开心也好,伤心也好,妈妈永远都是你情绪的垃圾桶。
邵峰老师:日子总要走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
林巨老师最后建议:妈妈要多去关注孩子的心,关注心就够了,行为不重要。当好孩子的情绪垃圾桶,不要去教导孩子的人生。
张杨老师升华:当妈妈要关注孩子的心,更要关注自己的心。关注自己的起心动念、恐惧焦虑从哪里来。好好爱自己,才能好好爱孩子。
主持人结束语:今天我们从“别管我,烦不烦”这句话说起。如果天下的父母都能把这句话在心里翻译成“请爱我”,那么叛逆就会被看作是成长的序曲。最了不起的爱,就是能听懂那些没有说出口的千言万语,那是我们之间最深的默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