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利盛宴下的冷思考
最近市场最亮眼的明星莫过于红利指数了。作为一名浸-市场多年的量化投资者,我亲眼见证了这波行情的崛起。截至11月10日收盘,红利指数已连续6个交易日上涨,距离年内高点仅一步之遥。更令人瞩目的是,相关ETF资金持续流入,规模最大的红利低波ETF(512890)份额已达212.2亿份。
![]()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基础化工、石油石化等板块领涨,鲁西化工、中文传媒等个股月内涨幅超过10%。但作为一个习惯用数据说话的投资者,我不得不提醒大家注意一个残酷的事实:在这样火热的行情中,真正能赚到钱的散户可能并不多。
二、牛市中的"赚指数不赚钱"怪圈
记得10月28日上证指数突破4000点时,我的朋友圈一片欢腾。但很快就有朋友向我诉苦:"为什么指数涨了这么多,我的账户却没怎么动?"这让我想起一个有趣的数据:从4月7日到10月30日,上证指数上涨19.6%,但仅有四成个股跑赢指数。
更耐人寻味的是,在这期间上涨的4200只个股中,有4000余家的振幅超过30%。这说明什么?市场不是没有机会,而是大多数人没有把握住恰当的时机。就像参加一场盛宴,明明满桌佳肴,却因为不会使用餐具而饿着肚子离场。
这种"赚了指数不赚钱"的现象并非偶然。股市本质上是一个博弈场,不存在只赚不赔的童话。相反,在交投活跃的牛市中,波动往往比熊市还要剧烈。因为当接盘者众多时,"猎手们"更容易制造假象来迷惑猎物。
三、走势背后的障眼法
很多人以为看懂K线图就能在股市中游刃有余。但我要告诉大家一个残酷的事实:走势可能是这个市场中最容易造假的指标之一。它成本低、误判率高、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简直是完美的障眼法。
举个例子:
![]()
这只股票在高位震荡后快速下跌,虽然出现一根长阳反弹,但随即又是连续两天的暴跌。按照传统技术分析思路,很多人会选择止损离场。但随后股价却出人意料地快速拉升。
再看另一只股票:
![]()
同样是高位震荡后企稳的形态,结果却截然不同——股价继续下跌。为什么同样的技术形态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答案很简单:我们看到的只是表象。
四、量化数据揭示真相
作为一名量化投资者,我深知决定股价趋势的不是K线形态本身,而是背后机构资金的真实意图。经过多年实践验证的数据告诉我:只有通过大数据分析交易行为本身才能看清真相。
![]()
这张图展示了我使用了十年的量化系统数据。橙色柱体代表机构资金的活跃程度(即"机构库存")。对比前面两个案例就会发现:左侧股票在震荡过程中机构资金持续活跃;而右侧股票的机构资金却在逐渐撤离。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技术形态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决定股价走向的不是K线本身而是背后的资金行为。
五、红利行情的深层逻辑
回到开篇提到的红利指数行情。为什么高股息资产近期如此受宠?从量化数据的角度看:
- 在经济预期不明朗时期,"确定性溢价"上升
- 机构资金正在从高估值成长股向价值股调仓
- ETF资金的持续流入形成正向循环
但这些都不是普通投资者通过看K线图能够发现的信号。就像前文所述的红利ETF份额创新高现象——这不是偶然的市场行为而是有组织的资金流动的结果。
六、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
- 不要迷信技术形态:同样的K线组合在不同资金背景下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
- 关注交易行为而非价格波动:价格可以造假但大规模的资金行为很难长期伪装
- 善用量化工具: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专业的数据分析工具能帮你过滤噪音
- 理解市场本质:股市是博弈场要时刻思考"对手盘"在想什么
最后我想说虽然当前市场存在分化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普通投资者同样可以在这个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关键是要学会用机构的思维来思考问题用数据来验证判断而不是盲目跟随市场情绪。
声明: 本文所涉数据和信息均来自公开渠道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之用。若内容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人不推荐任何具体投资标的也不提供任何操作建议谨防以本人名义进行的非法证券活动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