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7日拂晓,延河雾气弥漫,桥儿沟一连响起三声低促口哨,警卫队迅速分散,机关职员被悄悄转移到山腰警戒区。
不足十分钟,保卫处已扣下四名持有军委钢印通行证的陌生青年。随身包裹里,一支改装钢笔手枪和半本数码笔记醒目刺眼。
突然出击绝非偶然。时间轴回到上一年冬天,负责敌工侦察的李克农收到急报:一位落脚延安附近、化名“南山”的中学教师愿交出军统渗透名单,条件是面谈。
为避耳目,约定地点选在清凉山后侧废旧羊圈。寒风穿墙,吴南山仍坚持开门见山,他掀开油纸:“姓名、暗号、潜伏线路全在里头,再拖可能打草惊蛇。”
李克农迅速翻阅,眉头越锁越紧——军统代号“新月”的行动计划赫然在列:四十七名特工,三批入境,目标涵盖军委二局、联防司令部及边区保卫体系。
毛主席得悉后只淡淡一句:“放长线,别惊水。”军委二局随即调整卡口,表面放松,暗处却增加流动暗哨,所有外来人员一律建档,连鞋底尺寸都记录在案。
值得一提的是,“新月”计划的起点并非情报战,而是一则印在重庆街头的招生广告——战时干部训练团。招生条件写得诱人:初中学历以上,食宿全免,毕业包分配。
![]()
成百上千的青年在广告前排长龙,人挤人地递交简历,军统趁机在报名处暗设筛选关卡。资料一旦通过,当场被蒙眼带往郊外集中营地,再也没有回头路。
吴南山本在甘肃庆阳教书,家乡战火频仍,校舍几度停课。听说训练团待遇丰厚,他携三位同事踏上赴汉中之路,没想到刚到集合点就被军统收编。
培训营白天上课夜晚实战,枪械拆装、匕首格斗、密码译写,一样不落。谁敢抗拒,当夜便消失。吴南山表面积极,暗中记录人员口音、武器出厂号和训练流程。
半个月后,张国焘被戴笠请来“把关”。他向军统献策:由知识分子伪装进步青年混入延安,更易取信干部。于是,吴南山成批次潜伏名单里的重要一环。
临行前夜,教官低声威胁:“成就大功者重赏,掉链子者自裁。”吴南山只应一句“知道了”,却在心里盘算另一条路——向共产党交底。
![]()
进入边区后,他在合作社、兵站间来回奔波,表面传递情报,实则留意同伙动向。几周后,他找到接头暗号,向我方一次性交出全部名单、联络点和密码本格式。
李克农即刻将信息呈交中央。毛主席裁示:分段监控、择机收网,务必一锅端。随后的半年里,边区放宽商旅通行,内部却构建了严密的“二次识别”体系。
![]()
1942年5月的那天晨雾,三十二名潜伏特工被同时控制,截获密写药粉、日军短波收发器、改装手枪若干。延安机关继续运转,边区情报线丝毫未受撼动。
夜色降临,窑洞灯火仍亮。毛主席看着战果报告,语气平静:“隐蔽线上每一次胜利,都抵得上一场正面战。”言罢,他掸去烟灰,让工作人员各自回位,新的工作已在等待。
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