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持了一个多月之后出现了转机。9月底荷兰政府以治理缺失为由接管了安世半导体,从而使得其在中国的工厂对外供货中断。
安世为汽车芯片的主要供应商,中国承担了其大约80%的晶圆加工任务,停货造成全球汽车产业链的连锁反应:美欧日零部件企业的订单出现延误,交付风险增大,成本增加,最后压力又转回了荷兰政府身上。
![]()
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11月6日的表态透着股不甘心的意味,他只敢强调"中美协调促成安世中国工厂恢复发货",却对荷兰政府此前的强硬动作避而不谈。
这种选择性发言的背后,藏着荷兰早已丧失主动权的尴尬现实。从9月底突然援引1952年《物资供应法》接管安世半导体,到如今派代表团访华求和却连中方的"实质性方案"门槛都摸不到。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荷兰就从供应链的"操盘者"沦为了被动的"求告者",而这一切的根源,早在它跟着美国起舞时就已注定。
安世半导体不是普通企业,作为全球汽车芯片的主要供应商,中国承担了其80%的晶圆加工任务,这意味着欧洲工业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制造的血液。
德国《商报》的调查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欧洲所有航空航天与国防领域企业都在使用安世中国的芯片,跨行业来看86%的欧洲龙头企业依赖这个供应链节点。
荷兰政府以所谓"治理缺失"为由强行接管,直接导致中国工厂供货中断,就像突然掐住了全球汽车产业链的脖子。
美欧日零部件企业订单大面积延误,福特汽车这样的巨头都不得不出面斡旋,成本激增的压力最终像回旋镖一样扎回荷兰政府身上。
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操作,本质是被美国的"穿透规则"绑上了战车,荷美双方沟通协调"更换安世中方CEO"的细节曝光后,荷兰行动的地缘政治底色暴露无遗。
中方的应对始终保持着精准的节奏。恢复民用芯片出口的决策看似让步,实则是稀土管制逻辑的翻版,划定清晰的风险边界,既缓解全球产业链的紧急状况,又守住核心利益底线。
安世中国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致客户信,直接戳破了荷兰方面"中方转移机密"的谣言,强调中国实体严格依法独立运营。这种"用事实说话"的底气,来自于中国在全球半导体制造环节的不可替代性。
闻泰科技发言人说得直白,荷兰想让本土企业接手安世注定失败,因为"客户不会追随新公司"。
当商业逻辑遭遇政治干预时,市场最终会做出自己的选择,这也是荷兰不得不停止对安世控股收购的根本原因。
荷兰代表团访华碰软钉子,核心在于中方早已看清问题的本质——单个国家的妥协解决不了系统性风险。
中方明确要求荷方提出"实质性、建设性的方案",停止用行政手段干涉企业经营,更把矛头直接对准欧盟,指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混乱是荷兰造成的,要求欧盟加大劝说力度纠正错误。
这种话语主语的转换,绝非简单的外交辞令,而是基于现实的战略判断。
如今欧洲涉及经贸及产业安全的重大决策,大多需要欧盟层面协调,就像2024年8月欧盟批准德国50亿欧元补贴建设芯片工厂那样,单个国家的政策早已无法独立支撑产业链稳定。
中方要的不是荷兰一时的让步,而是通过中欧机制确立可预期的规则框架,防止个案被地缘政治反复操弄。
欧盟其实也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它需要维护所谓的"战略自主",2025年5月中欧半导体企业座谈会上,双方还誓言要深化合作,强调中欧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
另一方面,部分成员国又不得不受制于美国的压力,在半导体管制问题上摇摆不定。这种矛盾在安世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欧盟既与中国紧急磋商寻求"快速务实的解决方案",又对荷兰的单边行动缺乏有效约束。
中方正是抓住了这种矛盾,将问题拉回中欧自贸协定框架下的供应链合作章节,主张通过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风险预警能力等机制化手段,构建安全稳定的供应链体系。
这步棋既占据了规则制高点,又击中了欧盟维护产业链韧性的现实需求。
美国因素的介入让局势更加复杂。2025年9月美国发布的"穿透规则",将出口管制范围扩展至实体清单企业持股超50%的子公司,安世作为闻泰科技全资子公司随即受限。
荷兰紧随其后采取行动,本质是充当了美国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马前卒。但美方只负责施压,却不管欧洲产业链的死活,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做法,让越来越多欧洲企业看清了真相。
福特汽车总裁向分析师透露美国政府介入调解,看似是帮忙斡旋,实则是想确保自身供应链不受影响,这种双重标准进一步削弱了荷兰行动的正当性。
中方的立场从一开始就很清晰:不接受个案式的讨价还价,必须回到规则和机制层面解决问题。
这不仅是为了维护安世半导体这一个案的公平,更是为了确立全球供应链治理的基本准则。
当荷兰还在纠结如何"体面让步"时,中方已经着眼于更长远的制度建设——通过中欧合作机制,将供应链安全纳入有章可循的框架,防止第三方势力随意破坏全球产业分工格局。
毕竟,中国承担着安世80%的晶圆加工任务,这种产业分工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任何政治力量可以随意割裂的。
荷兰代表团访华的遭遇,其实是当下全球产业链博弈的一个缩影。在经济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注定行不通。
中方拒绝松口,不是要跟荷兰过不去,而是要通过这个案例树立一个标杆:任何试图以政治手段干预商业合同、破坏供应链稳定的行为,都必须付出代价;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是回到多边机制和规则框架下平等协商。
对于欧盟来说,这也是一个认清现实的机会——要实现"战略自主",就不能被第三方牵着鼻子走,唯有与中国这样的重要合作伙伴共同维护供应链稳定,才能真正保障欧洲的产业利益。
安世事件的最终走向,将成为检验中欧经贸合作成色的重要试金石,而中方早已用行动表明了坚守规则、维护公平的决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