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从卖老人鞋,到卖水饺、玉米等有机食品,困在“债务”里的足力健,急切寻求资金回血,开始一场高风险自救。
作者 |詹方歌
邢昀
足力健开始卖水饺了。
9.9元8根的糯玉米,4.9元一袋的速冻水饺,充值300元送200元的大额优惠……今年6月开始,名为“足力健有机食品”的门店开始在河南省内迅速铺开。
短暂的恍惚过后,人们意识到,这就是那个卖老人鞋的足力健。
2020年起,足力健受外部环境和内部扩张的影响连年亏损,资金链极度紧张,供应商和员工都已经成为足力健的“债主”。2024年的采访中,张京康透露,目前公司还有7亿元债务要还。《豹变》获悉,甚至有足力健员工今年9月才拿到2024年12月的工资。
“不投资固定资产、不融资、不贷款、不担保、不做服务产业。”这是写在足力健有机食品品牌手册里的五不原则,也体现出目前公司对于资金流转的保守态度。
在创始人张京康的设想中,有机食品是足力健所代表的“银发经济”的一种延展,被视为公司的全新增量。
不过,现实似乎没有那么乐观。据《豹变》了解,足力健近年来对员工的欠薪情况并没有改善。有机食品板块今年5月才刚推出,但门店店员已经开始面临工资发放不及时的窘境。10月刚刚推出的“足力健有机食品”加盟政策,背后公司打的算盘,可能也是为了“加速回款”。
1、复制山姆?供应链有难题
今年2月,张京康开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为“有机食品”预热。视频中,他表示,用户不会认为品牌说的健康食品是健康的,但会认为有机食品是安全的,安全的食品才是健康的。这或许也是足力健食品将定位放在“有机”的原因。
但是消费者在面对“足力健有机食品”的时候,并没有如张京康所说,将重点放在“有机”二字上。
“足力健做水饺?不得一股脚丫子味。”这才是不少人对足力健有机食品的第一印象。
卖鞋的品牌突然开始做食品,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抵触。为了尽快打开市场,足力健采取了会员优惠战术:普通会员一年只需要10元会费,即可享受会员价。黄金会员则是一次性充卡300元,会有额外的会员福利赠送。刚刚开业时,不少店甚至有充300送500或充300送200的活动。
虽然招商人士解释称,目前公司已经将产品价格下调,因此不会再有如此大的充值优惠。但下调产品价格,还是为了通过更直观的“低价”来吸引消费者。
不断围绕“低价”做文章,足力健有机食品所建立起的消费心智是“价格又低,品质又高”。社交平台上,不少买过足力健食品的消费者发帖称,足力健零食配料表干净,价格又划算,他们愿意买给自己的孩子吃。还有人单纯被超低价格的鸡蛋、玉米、水饺所吸引,决定充值薅羊毛。
对于足力健来说,这样的消费心智在短期内的确能够获得销量,长期则相当危险。
和山姆、盒马等商超的自有品牌一样,足力健也使用了代工模式,且对外称优先使用盒马、山姆的供应商。这类代工模式下,品牌对产品质量的把关相对困难:即便是盒马、山姆也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不断翻车。
本就管理难度较大,足力健还有意继续扩充SKU。招商人员表示,到2025年底,公司或将有800个上市SKU。更多的SKU将带来更大的管理难度,而足力健才刚刚涉足食品行业,能否做得足够好,目前还是未知数。
质量把控还有质检部门参与,更难的则是保持低价。在商超的运转模式中,高质又低价,必须在形成规模效应的基础上。即便是山姆,也只能做到用大分量堆出“性价比”。显然,足力健的品牌体量远远不够。
《豹变》发现,足力健现有的代工厂中,已经有永辉、盒马的代工厂。但是相比这类名气更大、拿货规模更大的品牌,足力健注定无法在代工厂一端拿到更便宜的价格。所以也就导致了足力健一边要为了得到消费端的认可,不断压缩自己的利润,比如玉米、水饺等引流品;一边只能将价格比一线城市商超还贵的商品,以折扣的名义卖给三、四线城市,甚至乡镇消费者。
比如,线下店售卖的足力健有机核桃500克标价59元,会员价29.5元,看起来折扣力度很大,但事实上比瞄准一、二线市场的盒马单价更贵:同样是有机核桃,盒马718g规格的价格是29.9元。
另外,卖鞋的公司做食品,备货和运输也都是挑战。因此,虽然也有线上商城,但足力健的主阵地还是在客单价更高、运输链条更短的线下店,线下店也只开在河南本地。比如热销的4.9元一袋的速冻水饺,代工厂为河南本土企业温生记,工厂位于河南安阳。河南产,河南卖,能够有效减少物流成本。
另一个佐证是,虽然足力健食品也有抖音直播,但直播间引流品玉米、水饺、鸡蛋之类的商品也都只在线下售卖,线上所卖的主要是商品券,会导向线下消费。
2、把下沉的任务交给加盟商,会员费留给自己
根据公开资料,足力健有机食品小程序上线于今年5月。有足力健招商人士告诉《豹变》,到目前为止,足力健有机食品已经在河南开设45家门店,还有10家在装修中。
其中,位于省会郑州的门店有30多家。根据品牌手册,公司期望在2025年开店数量达到100家,2026年达到600家,2027年开店数量达到2000家。
如此大的野心,足力健并不打算只靠直营店来实现,今年10月,公司放开了加盟模式。
足力健的加盟模式为联营,加盟商和足力健首次签约合作期限为3年。产品铺货、开业辅导等均由公司提供,而加盟商负责店铺租赁、装修设备采购和门店经营。每日营业回款的25%归加盟商所有,根据营业情况,总部会有额外奖金发放。
但前期,加盟商需要付给足力健品牌使用费2万元,还有一笔10万元(100平米的社区店)或15万元(200平米的商圈店)的保证金。
招商人士表示,目前单店一年的营业额在200万元左右,门店毛利率大概在25%左右,不算保证金,回本时间大概在1年,算上保证金则要1年半。
这也意味着,足力健有机食品单店一天的销售额得在5500元以上。
和足力健鞋类加盟主要采取的代理模式不同,足力健食品的联营模式中,加盟商不需要自己负担进货的成本,但受品牌方的制约更强,与公司的联系也更为紧密,约等于是拿着25%的营业额,租个门脸给足力健打工。
目前,足力健只放开了河南的县城及乡镇区域的联营加盟,而河南省内市区则仍打算采取公司直营模式。
招商人士给出的解释是,县城的竞争更小。但在这些市场,消费者对于有机食品的消费情况如何,目前还有待观察。毕竟如山姆、盒马等主打健康有机的大型商超品牌,也只是下沉到二线城市或富庶的江浙沪县域而已。
更重要的是,作为品牌方的足力健,似乎在利用话术跟加盟商下一盘棋。
目前,足力健的营销策略明显鼓励消费者充值,但加盟政策的通知显示“每日营业回款的25%归联营加盟商所有,回款次日分账”。这里的营业额,其实不包括会员充值的“预付款”,只包含销售商品获得的销售额,还有普通会员上缴的一年10元会员费。
换句话说,消费者充值的钱,将作为回款先揣进足力健的钱包,等消费行为发生,才会作为营业额分给加盟商25%。一手向消费者收充值费,一手还能朝加盟商收加盟费,品牌方足力健才是最大赢家。
3、困在债务里
不管是低价策略,还是加盟商政策里藏着的玄机,都指向同一个目的——回款。这个目标甚至被写在足力健有机食品的品牌手册中:“回款达到1000亿,集团存款达到100亿。”
疫情后至今,足力健的确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回款还债上。
2024年9月,足力健创始人张京康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2018年,足力健决定加大广告投放、自建工厂和开直营门店。“他应该就是在做供应链那个阶段(2018年)白头的。”张京康的女儿张亚丽曾对媒体表示。
由于自建工厂和直营店的投入过大,叠加疫情影响,从2020年以后,足力健连续三年亏损。公司每年收入的70%到80%都拿去还了债。仅去年一年,就还了1.8亿元。但直到那时,公司还有约7亿元的债务未还,大多是欠供应商的。
欠供应商的是大头,而不是全部。据《豹变》了解,足力健多个区域、多个板块都存在员工工资发放不及时的问题。
有接近足力健的人士告诉《豹变》,一些公司老员工,至今还没拿到自己1月的工资;新员工情况较好,部分板块只拖欠了三个月的工资。
更重要的信号是,有机食品板块的发展似乎并没有让公司的情况变好,食品板块也在欠薪。
一位前足力健有机食品自营店店员告诉《豹变》,从自己年中入职起,工资发放就不准时,“店员发工资都分好几拨发,自己都不知道啥时候能拿到工资。”
员工间传闻,有人离职很长时间后还拿不到自己的工资,情急之下加上张京康本人的微信一通骂,几天后,工资发了下来。其他讨薪员工想要效仿,张京康没有通过他们的微信。
有机食品板块并不是足力健唯一的多元化尝试,早在2022年,足力健就开始尝试切入以中老年客群为主的健康产业,成立了新品牌“星力健”,做出乳酸菌益生菌、星力健傦力宝、星力健即食麦片等多类保健品及营养品,但因为品牌知名度不行最终夭折。
公司对回款的极致渴望,也在让足力健的主营板块——鞋类销售的动作不断变形。
2022年开始,年轻人穿足力健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一波又一波火起来。虽然各大社交媒体上足力健的官方账号在尝试和年轻人互动,拉近距离。但很快有消费者发现,官方旗舰店开始坐地起价,99元的鞋直接涨到199元,不少消费者也因此发出避雷帖,足力健没能好好接住这几波泼天的流量。
足力健应该走平价路线,这几乎是业内的共识。“虽然足力健和其他(如安踏等)品牌的大部分产品都在一条水平线上,也有针对老年人的专利设计,但大品牌确实有资金支持工艺创新和试错。足力健连工资都发不出,哪有钱试错呢。”有制鞋行业内人士对《豹变》表示。
作为“创一代”,张京康有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标签:白发。这与他始终所深耕的银发经济不谋而合。但当他认真讲营销、讲创业甚至讲还债时,评论区却从最开始的敬佩、点赞,到现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员工和供应商对欠薪、欠款的控诉和讨伐——人们对于企业家的成功正在祛魅。这只是时代情绪变化的冰山一角。
毫无疑问,足力健踩中了十年前的银发经济风口,但如今新的一批人在变老,银发经济背后所包含的消费诉求也并非一成不变。足力健是否抓得住“新”老人,讲出新故事?这或许才是企业能否走出泥潭的关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