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李威崔智琪曹县报道
记者节前夕,记者来到曹县,走进一家家电商企业,映入眼帘的不再仅仅是成人尺码的华美汉服,还有许多“芭比娃娃”穿上微缩版汉服的场景。在这个以汉服和演出服饰闻名全国的“中国原创汉服生产基地”,看到一场静水流深的产业微创新正在上演。
从“舶来品”到“国潮风”:一个产业的快速转身
说到“布娃娃”玩偶,80后、90后第一印象就是穿着华丽的洛可可式长裙或现代时装的“洋娃娃”“芭比娃娃”,但“布娃娃”玩偶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特产”,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长沙楚墓中,考古人员就曾挖掘出雕工精细、眉目如生、身着丝绢衣服的精致木俑人偶。
![]()
“大概从两三年前开始,订单就开始变了。”一位电商厂家负责人指着直播间里正在展示的“汉服娃娃”告诉我们,“以前网上都是白雪公主、芭比娃娃,现在问得最多的,是‘有没有唐制襦裙’‘能不能做马面裙’的娃娃。”
当年轻人开始为自己购置汉服的同时,也渴望将这份审美与情感寄托在更微缩的世界里。于是,曹县的产业嗅觉被瞬间激活,迅速完成了从“洋娃娃”到“汉服娃娃”的快速转型。
从真人华服到微缩珍藏:产业根基的“自然生长”
曹县并非传统的玩具或娃娃产区,其强大的优势在于成熟的服饰生产体系。这里拥有从布料、绣花、打版到裁剪、缝纫、销售的完整汉服产业链。当“国潮”风起,汉服文化从小众走向大众,一个更精细、更具情感价值的需求应运而生:为心爱的“玩偶”穿上同样考究的汉服。
![]()
“这是我们现有产业能力的‘自然生长’。”曹县大集镇宣传委员任联玉说道,“曹县是以汉服和演出服饰闻名全国的‘中国原创汉服生产基地’,我们拥有最全的汉服面料、纹样和成熟的产业链条。当市场上开始有娃娃爱好者拿着汉服图片、动漫人物图片来问‘能不能给我的娃娃做一件同款’时,许多汉服商家就嗅到,一个新的风口来了。”
这些从曹县发出的“汉服娃娃”或其身上的汉服服饰,早已超越了普通商品的范畴。在社交媒体上的“娃圈”里,它们是炙手可热的“国风担当”。爱好者们不仅为娃娃购置不同朝代的汉服,还会为其布置古风场景、编写穿越故事,甚至举办线上“雅集”,分享自己的藏品。
从“衣被天下”到“文化微雕”:掌心中的“国潮”与自信
从曹县的小镇上的汉服工厂,到遍布全国乃至海外爱好者手中,这些“汉服娃娃”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旅行。它们不再仅仅是模仿西方玩偶的消费品,而是成为了讲述中国故事、传递文化自信的新媒介。
![]()
曾经的“洋娃娃”定义了某种全球化的审美标准,而今天,曹县的“汉服娃娃”正用一缕缕丝线、一件件微缩的华服,自信地定义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国潮”澎湃的东方浪漫。
从服务真人的“衣被天下”,到为娃娃进行“文化微雕”,曹县的服饰产业链,正以一种巧妙的“微缩”模式,延伸出文化与商业的新赛道。
曹县以制造演出服饰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以原创汉服回答了“美不美”的追问;现在,正通过这些掌心中的华服,探索着文化传承的“新”路径。这指尖上的方寸锦绣,不仅是曹县服饰产业迭代发展的灵敏一跃,更是这个时代文化自信一次生动而璀璨的绽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