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一则来自@平安洪山的警情通报,让无数人的心揪紧了。
11月7日,一个普通的下午,华中农业大学27岁的学生冯某某,被发现疑似在校内湖中落水。尽管救援力量迅速响应,但最终打捞上岸的,已是一具冰冷的遗体。经查,为溺水身亡,排除案件。
一个风华正茂的生命,一位承载着家庭希望与梦想的高材生,就这样骤然逝去,留给亲人、师友无尽的悲痛与愕然。这本是一场本可避免的悲剧。
这起发生在我们身边、在看似安全的大学校园内的意外,如同一记沉重的警钟,在我们每个人耳边敲响:溺水之患,从未远离,预防事故,刻不容缓! 它不仅仅关乎江河湖海,也关乎我们身边每一片看似平静的水域。
作为师长、家长,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每一次悲剧发生后,除了心痛,我们更需要的是行动和反思。安全教育的“老生常谈”,必须常谈常新,必须真正刻进孩子的心里。
1. 安全教育,绝非“例行公事”
请务必郑重地、反复地告诉孩子:敬畏水域,就是敬畏生命。 不仅仅是遥远的河流、水库危险,校园的景观湖、公园的池塘、小区的喷水池,都可能因水温、水深、湿滑的岸壁而暗藏风险。禁止野泳、远离危险水域,这条底线绝不能突破。
2. 自救技能,是关键时刻的“救命稻草”
如果,万一不幸落水,记住:
保持冷静: 恐慌是溺水的加速器。尽量让头部后仰,使口鼻露出水面呼吸。
节省体力: 尝试仰漂,全身放松,用嘴呼吸,鼻子呼气,利用人体的自然浮力。
大声呼救: 不要放弃任何引起他人注意的机会。
更关键的一课:如何科学施救?见义“智”为!
我们必须教会孩子和大人的,不仅是自救,更是如何正确施救。盲目下水,很可能造成更大的悲剧。
第一反应:呼救+报警
发现有人溺水,立刻大声呼救,吸引周围人注意,并第一时间拨打110和120。清晰说明地点和情况,让专业力量尽快到场。
岸上优先,绝不轻易下水
牢记:岸上救援永远优于水下救援。 迅速寻找周围的救生圈、长竹竿、绳子、甚至装满空塑料瓶的袋子,抛给溺水者,让其抓住,为专业救援争取时间。
评估自身,杜绝盲目英雄主义
绝不鼓励不具备专业救援能力和体力的人下水施救! 溺水者求生本能会使其力量巨大,极易拖累施救者,导致双双遇难的惨剧。你的勇敢值得敬佩,但科学的勇敢才能真正挽救生命。
信任并配合专业救援
当消防、民警等专业救援人员到达后,请主动让出空间,提供有效信息,积极配合,不要干扰救援行动。
写在最后:让悲剧不再重演,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冯同学的不幸离世,是一个家庭的灭顶之灾,也是我们整个社会心头的痛。我们无法想象他的亲人正经历着怎样的煎熬。
生命无法重来,安全没有侥幸。请不要让这样的新闻,仅仅成为我们一时的话题和叹息。请将这篇文章转发给您的家人、朋友、班级群、家长群。
让我们从这次悲剧中真正汲取教训,将安全意识和科学的救援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多一份警惕,多一句叮嘱,多一次正确的示范,或许就能避免下一个悲剧的发生。
愿逝者安息。
愿生者警醒。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平安长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