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这么笨!教了十遍还不会!”“能不能快点!磨磨蹭蹭的!”生活中,我们总在不经意间对孩子说这些话。却没发现,孩子的“懦弱”和“自卑”,往往不是天生的
——当他一次次被打断、被催促、被否定,眼里的光会慢慢熄灭,心里的声音会越来越小:“我不行”“我做不好”“妈妈会生气”。
其实,孩子的成长需要“慢慢来”的空间,父母的“耐心”,才是滋养自信的土壤。
今天想和你聊聊:那些被我们忽略的“不耐烦瞬间”,正在悄悄偷走孩子的勇气;以及如何用“耐心回应”,帮孩子重新找回“我能行”的力量。
![]()
1. “当孩子反复问‘为什么’——别急着说‘烦不烦’,蹲下来听他说完”
孩子的小脑袋里藏着十万个“为什么”:“天为什么是蓝的?”“小狗为什么会汪汪叫?”“妈妈为什么要上班?”。我们总觉得“幼稚”“没时间”,随口一句“别问了,长大就知道了”。
其实,耐心听完他的问题,哪怕说“妈妈现在不知道,我们一起查资料好不好”,也是在告诉他:“你的好奇心很珍贵,你的声音值得被听见”。被认真回应的孩子,才敢大胆表达自己。
![]()
2. “当孩子学新东西慢——别说‘你怎么这么笨’,换成‘我们再试一次’”
系鞋带学不会、筷子用不好、拼图拼不对……孩子学新技能时,总会犯错、会慢。
如果我们皱着眉说“这么简单都不会”,他会觉得“我很笨,妈妈觉得我不行”。不如蹲下来,握着他的手说“妈妈小时候也学了很久呢,我们再试一次,你看这样是不是更简单?”。
允许孩子“慢慢来”,他才会相信“我可以学会,只是需要时间”。
![]()
3. “当孩子犯错哭闹——别吼‘不许哭’,先抱抱他说‘我知道你很难过’”
孩子打翻牛奶、弄坏玩具、考试考砸了,第一反应是害怕和委屈。如果我们劈头盖脸骂“哭什么哭!就知道哭!”,他会把“犯错”和“被嫌弃”划等号,以后遇到问题只会逃避。
其实,先蹲下来抱抱他,说“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我们一起收拾干净好不好”,再教他怎么解决问题。被接纳情绪的孩子,才敢面对错误,而不是害怕犯错。
![]()
亲爱的家长,养孩子就像种一棵树,你着急摇晃它,它反而长不深根。那些你以为“浪费时间”的耐心回应,那些你忍住没说的“不耐烦的话”,都会变成孩子心里的“底气”——让他知道,即使做得慢、做得不好,也会被爱、被鼓励。
从今天起,试着把“快点!”换成“没关系,妈妈等你”;把“你怎么这么笨”换成“你已经很努力了”;把“别问了”换成“妈妈听听你的想法”。
愿我们都能做“有耐心的父母”,用慢慢来的爱,养出眼里有光、心里有力量的孩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