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洗澡这件看似日常的小事,对老年人来说却暗藏诸多健康隐患。
“洗澡还能洗出大病?” 这或许是很多人的疑问,但现实中,这样的意外却屡屡发生。随着气温转凉,不少老人习惯用热水澡驱散寒意,可看似平常的清洁行为,却可能暗藏健康危机。
张大爷每天早起洗热水澡暖身,却在浴室突发急性脑梗;老王同样是早起沐浴,竟因颅内动脉瘤破裂摔倒在地,幸好送医及时才脱离危险。这两则真实案例并非个例,背后折射出的是老年人洗澡时容易被忽视的健康风险。洗澡看似是小事,却与老人的健康甚至寿命息息相关,尤其是当洗澡后出现某些异常表现时,更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
洗澡时机选不对,
健康风险翻几倍
天气转凉后,“早起洗个热水澡” 成为很多老人的习惯,但从健康角度来看,这个时段其实并不适宜。
低温环境下,人体血管本就处于收缩状态,血压也会随之偏高,而清晨恰好是人体血压的峰值期,此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本就高于其他时段。若此时突然用热水洗澡,体表血管会快速扩张,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大脑、心脏等重要脏器可能出现短暂缺血,进而引发胸闷心慌、头晕眼花等不适,严重时甚至会诱发低血压、休克,对本身就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风险更是翻倍。即便选择洗冷水澡,低温刺激也会让血管进一步收缩,加重血压升高的隐患。
因此,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尽量避免早起洗澡,若实在需要,不妨先在室内活动片刻,待身体回暖、血液循环平稳后,或吃过早餐补充能量再进行。
除了清晨,还有几个时段也同样需要警惕。
处于低血压、低血糖状态时,洗澡会进一步降低血压和血糖,加重身体缺氧,甚至引发休克;
刚吃饱饭时,血液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帮助消化,此时洗澡会让体表血管扩张,大量血液分流,不仅影响消化效率,还可能导致消化不良;
而空腹状态下,本身血压血糖就偏低,洗澡时血管扩张会加剧大脑供血不足,极易出现眩晕、摔倒等意外。
洗澡后出现这些表现,
一定要警惕
洗澡不仅是清洁身体的过程,更是观察身体状态的好时机。对老年人来说,洗澡时或洗澡后若出现以下几种表现,很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家人一定要格外重视。
1、头晕头痛
最常见的就是头晕头痛,这往往与脑血管异常相关,可能是脑供血不足、脑血管堵塞等问题的征兆,老人的血管弹性本就较弱,出现这类症状时绝不能掉以轻心。
2、全身冷汗
如果洗澡后擦干身体,仍持续冒冷汗,且脸色发白,这可能是身体循环功能异常的表现,需要警惕脑梗等严重疾病的风险。
3、胸口发闷
洗澡刚进行几分钟就感到胸口发闷、心慌气短,这说明心脏负担已经加重,可能引发心律失常或脑供血不足,此时应立即暂停洗澡,打开浴室通风,让身体慢慢舒缓。
4、肢体麻木
还有肢体麻木的情况,若洗澡时出现单侧肢体乏力、无法控制,这大多与急性脑血管异常有关,是需要紧急处理的危险信号。
这些表现看似不起眼,却可能是重大疾病的 “前奏”,及时发现并就医,才能避免悲剧发生。
专家支招:
老人洗澡,安全是第一要务
中国疾病监测系统的数据显示,跌倒已成为我国老年人常见的伤亡因素,而 56% 的跌倒发生在家中,其中卫生间和浴室的占比最高,洗澡时的意外滑倒、血压波动引发的突发疾病,都是主要原因。
浴室地面湿滑,老人行动本就迟缓,再加上热水澡带来的血压波动,很容易导致头晕摔倒,或因脑血管、心脏问题突发而失去平衡。
针对这一情况,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第九届主任委员、北京医院于普林教授给出了明确建议:
老人洗澡最好坐着洗。尤其是高龄老人或身体较为衰弱的群体,使用牢固、防滑的助浴椅,能大大降低跌倒的风险。
除了坐姿洗澡,洗澡的顺序也有讲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先洗脸、再洗澡、最后洗头。先洗脸可以及时清除脸部的污垢,避免后续洗澡时毛孔扩张,让脏东西进入毛孔;洗澡后再洗头,能减少冷热交替对脑部血液循环的刺激,而且经过洗澡时的蒸汽润泽,头皮和毛发能更好地吸收清洁产品,更有利于头皮健康。
来 源 / 华医网
平台调整了推送规则
并点击文末 “在看” 与 “点赞”
2026年卫生资格考试备考要趁早!华医题库更新快、功能全:视频课程、海量题库、精品模拟卷、晋高面审辅导一应俱全,更有每日免费刷题福利!点击卡片,立即开启高效复习!
![]()
*此处为课程推广广告

点击上方卡片了解详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