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10日从太原建筑设计研究院获悉,2025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公示,该院报送的钟楼街片区修缮(复)保护工程项目荣获传统建筑设计一等奖。
据了解,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项两年一度,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颁发,是建筑工程勘察设计领域的国家级最高荣誉。这是钟楼街项目在收揽亚洲都市景观奖、亚洲城市更新奖之后斩获的又一重磅级奖项,同时还填补了我省在该奖项中建筑设计类一等奖的空白,不仅表明本土的原创设计获得国家级的专业认可,同时也彰显我省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的实践中达到新的高度。
钟楼街片区修缮(复)保护工程,秉承“保护、修复与更新同步,承形、续脉与传魂并重”的设计理念,遵循“应保尽保、能留则留、循序渐进、全面提升”的更新策略,修复了以钟楼为制高点及标志物的总体格局,延续了5纵3横的历史街巷,修缮了书业诚、泰山庙、说书楼、合作大楼等文物及历史建筑10余处,恢复了按察司、大中市、开化市牌楼,以及大宁堂、乾和祥、开明照相馆等历史风貌10余处,传承了恒义诚、华泰厚、老香村、上海饭店等传统老字号10余处。同时,引入现代空间,体现时代风貌,创新时尚业态,将历史街区的保护、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传统商街的复兴完美结合,为历史文化名城中传统商街的更新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评审专家认为,该项目符合文化传承与人民城市的核心理念,顺应城市高质量的发展方向,同时充分结合地域特色,最终达到完好的效果。本着敬畏历史、尊重历史的态度,设计单位及创作团队对街区的人文历史、商脉传承以及建筑遗存做了大量的调研与考证工作,为项目的精准定位创造了先决条件。该项目很好地处理了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矛盾,把握了现代功能同传统文化交融的关系,解决了当前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传统街区更新中的共性问题,为全国类似项目提供很好的借鉴。
钟楼街项目自竣工开放以来,通过不断挖掘文化脉络,优化商业布局,创新运营管理,逐步形成“文、商、旅”融合的发展模式,达到日常4万~6万人次,节假日10万~12万人次的日均流量,先后荣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成为引领太原城市更新的标杆项目,实现了“老城会客厅,府城新名片”的规划目标。(司勇)太原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