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冬已至,西安市热力公司执行的 18℃室温基准线,正成为众多居民心中难以释怀的 “冷暖鸿沟”。当我们按时足额缴纳高昂暖气费时,换来的却常常是 “勉强达标” 的冰冷体感,这样的供暖服务与缴费义务的不对等,让不少家庭对暖气费缴纳心生不满。
![]()
18℃的基准线,在官方表述中是 “保障基本供暖需求” 的标准,但在居民的实际生活里,却与 “温暖过冬” 的期待相去甚远。清晨起床,室内温度刚够 18℃,裸露的手臂仍会泛起凉意;夜晚入眠,即使盖着薄被,也能明显感受到瓷砖地面散发出的寒气,老人和孩子时常需要额外添加衣物。更令人无奈的是,当室外气温骤降,室内温度还会出现波动,偶尔甚至低于 18℃,此时联系热力公司反馈,得到的回复往往是 “符合标准”,维修人员上门检查后也难以给出有效解决方案。
我们理解供暖工作存在复杂性,也认可热力公司在保障城市供暖中所做的努力,但 “18℃达标” 不能成为忽视居民实际体验的借口。居民按时缴纳暖气费,本质上是购买 “温暖舒适” 的服务,而非仅仅满足 “不低于 18℃” 的最低标准。放眼全国,不少城市已根据居民需求和实际气候情况,将供暖基准线适当提高,或建立了更灵活的温度调节机制,让供暖服务更贴合民生需求。反观西安,多年来始终坚守 18℃的基准线,既未充分考虑居民对居住舒适度的提升需求,也未结合冬季极端天气频发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样的 “一刀切” 标准,显然难以适应如今的民生期待。
![]()
更让居民不满的是,缴费与服务的不对等还体现在问题处理的效率上。当居民反映室温不达标时,热力公司往往需要多次沟通才能安排人员上门,且检测流程繁琐,最终结果多以 “符合标准” 告终,居民难以获得合理的退费或服务补偿。这种 “缴费容易、维权难” 的现状,进一步加剧了居民对暖气费缴纳的抵触情绪。
![]()
供暖事关民生福祉,基准线的设定不应只停留在 “合规” 层面,更应兼顾 “合理” 与 “暖心”。我们呼吁西安市热力公司能够倾听居民的声音,重新评估 18℃基准线的合理性,结合实际情况适当优化供暖标准;同时建立更高效的问题反馈和解决机制,当室温不达标时,能及时提供维修服务并给予合理补偿,让居民缴纳的每一分暖气费都能换来实实在在的温暖。
毕竟,冬天的温暖不该是 “刚好达标” 的勉强,而应是让每个家庭都能安心舒适的民生温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