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从来不只是质量部门的事
![]()
在克明面业包装车间,此起彼伏的机械运转声里,藏着我们每个人心中最要紧的事——安全。这里的每一台包装机,从进料、包装、收膜到装袋、码垛,日复一日地吞吐着挂面,而我们与这些机器相伴的每一分钟,都离不开对安全的敬畏与坚守。
于我而言,安全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也不是会议里的口号,而是开机前的一次点检、操作时的一个手势、巡检时的一眼留意,是刻在日常里的习惯,更是必须守住的底线。
每天上班检查防护栏的卡扣是否松动,急停按钮,必须确保一按就灵,这小小的红色按钮,关键时刻就是“救命键”;摸一摸输送轨道的衔接处,要是有毛刺或凸起,不仅会刮伤包装膜,还可能在清理时划破手。
有同事觉得“天天查、次次看,哪有那么多问题”,但我总记得师傅说过的话:“机器不等人,隐患也不等人,多查一遍,就是给自己多添一层保障。”
01 质量人的困境:在妥协与坚守中挣扎
当今食品行业面临信任危机,从预制菜的营养安全到添加剂滥用问题,每次质量事件都在叩击消费者的信任底线。而在这样的环境下,质量人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一位在食品行业工作了十五年的质量经理告诉我:“我们就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上面要成本控制,下面要生产效率,而质量却往往成为第一个被牺牲的选项。”
这是多少质量人的日常?在进度面前让步,在压力面前妥协,眼睁睁看着那些不起眼的“小问题”流入市场,然后在某个普通的周二,突然变成企业的危机事件。
质量人最痛的,不是辛苦,而是那种无人理解的孤独。
02 质量的本质:是技术问题,更是人性问题
操作包装机时,“慢一点、稳一点”是我们默认的准则。刚开始接触机器时,我也想跟着包装机的节奏“提速”,比如为了节省时间,在机器还没完全停稳时就伸手去调整输送带上的挂面,师傅看到后立刻制止了我:“手离机器近一厘米,风险就多一分,哪怕少包几袋,也不能拿安全赌。”
后来我才明白,包装机的每一个操作步骤都有规范,这些看似“麻烦”的规定,其实都是前人用经验甚至教训换来的。
所有质量问题的背后,都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从来不是靠更多的检测设备就能解决的。它关乎文化、关乎价值观、关乎每一个人如何定义自己的工作与责任。
03 从守夜人到引路人:质量人的出路何在?
质量不应是最后一个环节的“堵漏”,而应是每个环节的“共建”。在现代化工厂中,质量人需要完成从“警察”到“教练”的角色转变。
当我看到新同事操作不熟练,总会主动上前,手把手教他们规范动作,把这些“安全要点”一遍遍讲透——不是多管闲事,而是知道,车间里的安全,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只有每个人都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才能让整个车间的生产安安稳稳。
真正的质量,是设计出来的,是生产出来的,更是每个人心中的一把尺子。
质量人的未来,不在于掌握了多少检测技术,而在于能否让质量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当我们不再为检验而质量,而是为尊严而质量,为信任而质量,质量才真正有了灵魂。
那个曾经因为坚持标准而被嘲笑“太死板”的质量员,如今成了车间最受尊敬的技术导师;那些曾经被抱怨“耽误进度”的检查点,如今成了新员工入职的第一课。
在所有的产品规格之上,存在着另一种标准——它关乎尊严,关乎信任,关乎我们如何定义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
这,或许就是质量人最坚实的出路——让质量从冰冷的指标,回归温热的良心,让每一个经过我们手中的产品,都承载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遂平克明五包装纸二班 李宁)
点个赞与红心,与朋友们共勉。
![]()
作者近照 : 李宁

编辑:王建萍
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