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真有那么贵?有人始终在问:歼轰-7这架老伙计,问世三十多年,怎么还能在珠海航展上刷屏?更厉害的,是从没被拿去换外汇,哪怕海边军火推销的大亨看得两眼发光,也只能憋着。这说到底,是市场不认可,还是中国有点“小气”?
![]()
1973年,大环境复杂,想买点先进飞机补补血,全世界都只肯卖点“皮”,骨子里什么都不给。于是上头一拍板,西安设计所接下了歼轰-7这块硬骨头。开始大家想的是做轰炸机,能飞长途,能扔大炸弹。77年的时候,原本打算给它配的护卫机型歼-9、歼-13弄砸了,项目组只好调整方向,把“轰”改成“歼轰”,火力上加了劲,自卫导弹、对空对海一把抓。
到1980年,资源有限,空军让步,海军领头,一机两型的思路定了,设计总算步入正轨。你要是真去看画线板,那时候蓝图都还有点擦痕迹。1988年,阎良基地,冬天的风吹得耳朵生疼,试飞员咬牙把第一架原型机送上天。这是中国国产第一架歼击轰炸机,名字不是吹的,象征着航空工业迈出的关键一步。后面的试飞接二连三。1989年,低空突破音障,有点像边上挂了个牛铃,调子变化出了新花样。
![]()
1992年,小批量服役。那阵只给海军航空兵用,别看装备量不大,正好补上中国对海打击没跟上的短板。有些装备,你没亲眼见到它撑场,你就不知道它救了多少局。
但路不是直的。1994年,一架原型机高空测试时坠毁,调查组绕机器转了三天,最后查出是结构疲劳。团队一边改焊接工艺,一边把问题记录下来始终不舍得删。做装备,不出故障才危险,出了事才是真机遇。外头总觉得中国军工“技术老化”,但歼轰-7的“坠机—排查—改进”流程,其实是自我纠错能力的升级。每一次追查,不只是修机,更是在塑造整体的“安全管理经验”,说白了,日后那些大型战机、无人机的安全保障,都靠这种数据养出来。
![]()
九十年代末,国际风声一变,空军又盯上了歼轰-7,硬是一番升级,催生了歼轰-7A。2002年首飞,2004年列装部队。火力增加,航电升级,试试弹,黄海那边亲眼见过它精准打击,鹰击-83导弹带头冲,命中率让部队都乐了。
打个比方,美国F-111当年也是为了空军和海军需求,两头打,方案换了又换。最后在越南战场上,硬是用技术慢慢拖出来。中国走的路一点不容易,没人指路,自己跌跌撞撞。
![]()
歼轰-7光零件试验就超过两百轮,一堆数据收集到现在还为后续机型服务。顶层项目组后来把发动机、雷达、火控等老本事统筹在一起,这才有了中国装备体系的“多中心协同”,不是堆个外壳那么简单。你要明白,从那个年代走出来的,不是几架班底飞机,是整个攻防技术链条的打通。往后歼-16、轰-6K,甚至无人大型平台,几乎都是在歼轰-7的坎里学经验。
坎坷不少。2009年中俄“和平使命-2009”演习,一架歼轰-7坠毁,飞行员牺牲。2011年珠海航展,又一架失事。老机体的材料老化,直接逼得团队升级标准、材料检测、防腐处理一整个链条。你要是懂苏联苏-24的历史,都是一路硬撑,再出“以血换经验”的名言——苏-24啃下全天候精确打击难题,也是靠维修队把材料摸到起茧。
![]()
歼轰-7尺寸不小,22.3米机身,12.8米翼展,作战半径1650公里,能装6.5吨弹药。低空突防没几个能比。珠海航展上,第一次表演那场,观众都忍不住喊“起飞像地上滑滑梯”,但一到黄海靶场,精确投弹让对手直冒冷汗。
后来的歼轰-7A更狠,数据链共享、外挂点扩到11个,载弹9吨。AKF-98A防区外导弹搬上来的时候,海军的老飞行员说“这玩意有门道”。
![]()
三十多年了,这装备总产量才280架左右。你琢磨琢磨,少不是因为没钱,而是战略定位决定了它不是随便卖货赚钱的玩意。FBC-1出口版曾推过方案,但高精部件严控。有些装备,卖一次,核心技术就全暴露,哪怕换再多的钱也买不回“血换来的经验”。东南亚那些年,有人出高价想买,哪怕是拆件买也不成,中国连犹豫都没有。
为啥这么死守?第一,低空突防、对海精打的关键技术,就在歼轰-7的航电、雷达统合体系里,拆不出来也移不走。出口就是给对手递刀子。第二,区域买家处处踩到中国安全红线,技术流出去,防御模式就全穿底了。第三,是久经检验的体系能力,有时候比最新装备还靠得住。
![]()
英国TSR-2项目就是个反例,技术目标太高,钱烧到厂都干不下去了,首飞都没撑住就叫停。歼轰-7说实话就是务实,用力均匀不烧焦。没有夭折,反而成为战略基石。
后来歼-16登场,主打多用途,但低空突防这课是歼轰-7一点点摸出来的。你看现在各军种联合作战,用到的实测数据,还是歼轰-7的搭积木式累积。退役也罢,机体拆解回收再用。航空工业的升级,全是在这堆老装备的经验堆里趟出了路。
![]()
到2022年,珠海航展上歼轰-7A2露脸,涡扇发动机提升,火控系统更加本土化,数据链、外挂点翻倍。维修性也上去了,一切都在说明,这款战机至少还能飞十年。歼-20隐身机服役后,歼轰-7不是彻底谢幕,而是转向配套角色,把经验输送给下一代装备。
外媒评论分歧大,有人夸“性价比”北极星,有人嗤之以鼻。不管咋说,这种高低搭配的战机配置,让中国空军、海军的梯队布阵更厚实。美军精兵高技,俄系重甲平推,中国偏偏要一口气配出经济适用的主力机。鸡蛋不能都装在一个篮子里,歼轰-7就是这份战略的守护者。
![]()
未来,歼轰-7会渐渐退居二线,但它留下的是一整套自主攻防封闭技术。背后的经验才是宝藏。展望新一代无人隐身战机,歼轰-7的基因还在继续。你要问我中国最不肯卖的战机为啥是它,不只是小气,也不是怕亏钱,是怕战略防线从此被人撬走。
这一点,没什么好犹豫!真正值钱的,是撑起底线的硬骨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