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年11月3日,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潘天寿纪念馆、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承办的“回顾崇高——纪念顾坤伯先生诞辰120周年特展”在潘天寿纪念馆开幕。
本次特展以“回顾崇高”为主题,旨在纪念顾坤伯诞辰120周年,致敬先生在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教学体系建构中的奠基之功。作为该体系的重要奠基人之一,顾坤伯先生的成就卓著、贡献巨大;其《山水画课徒稿》至今仍为学子入门必备教材。在潘天寿艺术精神的栖息地举办顾坤伯特展,既是对两位艺术大师深厚情谊与共同艺术理想的追念,亦是对以他们为代表的一代教育家、艺术家所秉持的崇高精神与学术品格的致敬。
![]()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讲话并宣布展览开幕。中国美术学院原副院长、肖锋艺术馆馆长孟云生,中国美术学院原党委副书记胡钟华,中国美术学院相关部门领导,在杭著名画家与教授,艺术机构负责人等各界代表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潘天寿纪念馆馆长陈永怡主持。
![]()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讲话
金一斌指出,顾坤伯的艺术精神是中国美术学院“行健、居敬、会通、履远”校训的生动诠释。顾坤伯是传统笔墨的集大成者。他以“笔笔中锋”的严谨法度,深研沈周之苍劲、龚贤之雄浑,上溯宋元诸家,融南北宗之长,终成“清逸中见雄浑”的独特气象。其“学画当以宋人为门庭,元人为堂奥”的主张,正契合《文心雕龙》“酌奇而不失其真”的旨趣。顾坤伯是写生革新的先行者。他以土木工程之学养入画,以科学观察补传统程式之不足,率弟子深入黄山、雁荡,以写生证传统、以实景融丘壑。《庐茨埠头》以简笔写水乡之灵,《雁荡展旗峰》以焦墨塑峰峦之势,既承古意,又开新风。顾坤伯是美育精神的践行者。他以“不薄今人爱古人”的胸襟,打破流派藩篱,既授沈周勾勒之严谨,又启石涛“一画”之哲思。其函授讲学于战乱之际,以翰墨滋养青年心灵,践行着“以美育代宗教”的理想。
金一斌谈到,今日中国美院正以“双一流”建设为使命,传承顾先生“师古人—师造化—师心源”的艺术脉络。学校倡导“以人民之心出精品”,正是对先生“笔墨当随时代”精神的当代延续;推动“传统活化、创新转化”,亦是对其美学追求的深化发展。
![]()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盛天晔致辞
盛天晔认为,顾坤伯先生作为潘天寿先生聘请的老教授,对学校的中国画教育具有特殊意义。他的艺术展现了传统的另一种面向:清秀婉丽、天真质朴。他取法沈周与龚贤,程十发先生赞其“特别平实”——无狂狷之气,无酸儒习气。这份平实使其作品独具魅力,尺幅虽小却气象万千,气息纯正,这源于他坚持师法造化,尊重真山水的写生实践。在当下山水画面临“千山一面”困境时,顾坤伯先生的实践尤为珍贵。中国画需强调“画真山水”,创作者的视野应超越宋代,追溯至汉唐乃至先秦的深厚传统。顾坤伯先生展现的“温良恭俭让”风范,正是荀子所言“师法”的典范,他的画作留存真性情,赋予我们延续的力量。
![]()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捷致辞
张捷表示,顾坤伯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山水画承前启后的大师,更是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教学体系的重要奠基人。他的艺术根植宋元传统,融汇南北气象,笔墨雅正,意境幽远,形成劲拔清逸的独特风格。作为教育家,顾坤伯先生践行“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他留下的大量课徒稿,体系严谨、示法精到,堪称“无声的教科书”,至今仍是山水画教学的重要范本。他倡导“师古人、师造化、得心源”的融通之道,培养了大批画坛中坚。本次展览以“回顾崇高”为主题,既是对顾坤伯先生艺术造诣的致敬,更是对其师德风范的传承。他的艺术精神,如其所言“画中须有我的精神在”,至今仍激励着我们思考中国画在新时代的发展路径。
![]()
浙江省人大常委、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卢勇致辞
卢勇谈到,潘天寿先生曾以"功力至深,吾所不及"盛赞顾坤伯先生,其艺术堪称"视觉的中国精神"。本次展览首次系统呈现学校珍藏的顾坤伯先生全部作品,既是对先生艺术人生的深切致敬,也是对中国画教学传统的重要回望。顾坤伯先生既是传统的守护者,也是时代的同行者。他的画作温润中蕴风骨,朴拙处见风华,将宋元雄浑与明清雅逸融为苍润浑厚的艺术境界。他以中锋行笔的笃定构筑山川,更以教育家的襟怀为后世点亮明灯。重读顾坤伯先生,不仅是为了回望大家风范,更是为了在当下寻回"笔笔是画"的虔诚与"大奇若平"的深邃。
![]()
潘天寿纪念馆馆长陈永怡主持开幕式
![]()
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黄山峥嵘峭险,雁荡之峻拔奇秀,春江之水秀山明,在顾坤伯的笔神墨韵之中,无不生意浮动,各尽其妙。
顾坤伯(1905-1970)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和山水画大家。他自幼酷爱美术,早年学习清初四王,得其规矩法度,不甘为其所囿。乃上溯五代、两宋、元明各大家,无不广泛涉猎,皆能窥其堂奥。其中尤得力于沈周苍劲厚重之笔意与龚贤雄浑滋润墨彩。潘天寿曾称赞道:“顾先生功力至深,吾所不及!”此语虽为潘先生谦逊之辞,亦可见顾先生传统绘画功力之深厚坚实。
顾坤伯先师古人,复师造化,先后曾赴内蒙、兴安岭、黄山、雁荡、天台、富春江等地写生,绘制了大量写生精品。深厚的传统功力,丰富的生活感受,加以画家本人的朴厚、淡泊之人品,构成了他那苍润浑厚、平淡清逸的艺术风格。
![]()
顾坤伯作画,无论勾勒、皴擦、点染,笔笔皆中锋,用力重而均匀、用笔圆转流畅,快慢顺逆、提按顿挫、乾湿浓淡都能变化有致而韵味无穷。尤其到了晚年,随意落笔、信手挥毫,皆清气满纸、逸趣横生。笔墨或苍拙遒劲、或刚健圆润、或积染千层而墨气淋漓、或三笔两笔而气象万千,做到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无论是奇峰幽谷、云山烟树,还是水光帆影,都有身临其境之感。
![]()
顾坤伯能有如此建树,乃是总其一生勤学苦练、悉心体会之所得。较之画家浩如烟海之作品来说,本次画展只是昆山片玉。对于美术欣赏者,它是一种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而对于山水画学者,它又是一位名师益友。
![]()
![]()
![]()
![]()
![]()
![]()
![]()
展览信息
![]()
来 源|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
编 辑|贾毓秀
责 编|胡心云
审 核|方 舟 卢 勇
中国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国美学术通讯”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rmt@caa.edu.cn
出品: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体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