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要不是教育部发文,我还真不知道中小学教师这么“不务正业”

0
分享至


教育部最近出了个八条,为中小学教师减负。
看标题像老话题,看内容却像现场解剖。
发文、检查、白名单、借调、打卡、监测……一整套操作手册,几乎把学校的非教学任务全都逐项点名。
也就是说,老师们不是偶尔被打扰一下,而是长期在为别人上班。

我们常说“为教师减负”,这回教育部干脆把那堆“负”公示出来。
——原来老师不仅要教书,还要巡河、护林、执勤、创城、庆典、演出;
不仅要教学生,还要被社会事务“进校园”;
不仅要备课,还要填数据、打卡签到、上传照片视频证明“工作轨迹”;
甚至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都得“值守”。
要不是教育部自己发文,我真不知道“教师”二字的外延可以大到这种程度。

但问题并不在“任务多”。
中国的地方行政结构,是一个层层加码的机器。
每个机关都想“落地”,每项指标都要“留痕”。
县里想要省里的好印象,乡镇想要县里的表扬,最方便的办法,就是找学校。
学校有组织、有纪律、敢签责任状,不像企业能躲,也不像群众能散。
所以,一切需要展示“执行力”的任务,都自然地滑向了学校。
这叫“行政重力”。
老师成了社会管理体系里最听话、最好用的螺丝钉。

这次教育部的八条,乍一看是帮老师松绑,其实是一次边界修复
“白名单”制度、“不得借调”、“不得打卡”、“不得留痕”——这些看似技术性的条款,背后是一场无声的权力纠错:
让学校回到教育系统内部,让行政手伸得有点数。
教育部没有财权,但有规制权;
不能给老师加工资,却能让别人少折腾老师。

但话说回来,这类文件这几年出了不少。
从“为基层减负”到“整治形式主义”,从“少开会少发文”到“禁止摊派”,每一轮都像是喊醒梦中人。
问题是,梦醒五分钟,惯性又来。
“检查”可以改叫“调研”,“督导”可以换成“经验总结”,“考核”可以重命名为“指导”;
台账不让建了,就改成“电子痕迹”;
不让打卡,就换成“系统在线时长统计”。
于是文件每更新一次,形式主义也升级一次。
减负成了修辞,负担成了顽疾。


为什么?
因为责任没挪。
形式主义之所以顽固,是因为它让人有安全感。
材料在,风险就不在。
“怕出错”成了治理的底色:
没人真信任一线,只信任留痕。
而教育系统恰好是最怕出错的系统——人多、事杂、舆情风险高,一旦出事,谁都得问责。
结果是,越怕出错,就越要盖章;
越想稳妥,就越要报表。
文件写得再细,也挡不住“自保”的冲动。

所以判断这次减负有没有用,看一个指标:谁疼
如果违规摊派的成本仍然由老师承担,那就白搭。
真想让文件有力气,就得把代价转向那些发号施令的人。
比如:
——在干部考核里,把“清单外检查”列为一票否决项;
——在财政转移支付里,把“违规借调教师”当扣分项;
——在教育督导里,把“App强制打卡”视作重大问题通报;
——在审计里,对“社会事务进校园”过频地区直接扣专项资金。
一句话:不让老师背黑锅,就得让摊派的人付现金。

当然,中央部委的“纸上边界”,要落地还得靠地方的“政治意愿”。
县里有没有胆量对社会事务说“不”,看的是干部逻辑,不是教育理念。
如果“配合度”仍是政绩的一部分,任何清单都可能成为摆设。
真正的转折点,不在教育部发文,而在各级政府什么时候敢说一句——
“这事不该让学校干。”
那一刻起,文件才算落地。

我倒觉得,这份八条最大的意义,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让公众第一次系统地看到问题
它把“教师不务正业”四个字,从抱怨变成现实。
也让人反问:到底是谁,让教育变成了“万能接口”?
当老师忙着巡河、填表、打卡、拍照,谁在教学生?
我们嘴上尊师重教,手上却不断往学校塞任务——这才是真正的形式主义。

所以,“减负”三个字,说到底是修正“职责的错位”。
让教师专注课堂,不是给他们特权,而是让教育系统回到常识。
课堂的意义,不该被“绩效表”掩盖;
教师的尊严,不该靠发文维持;
学校的秩序,不该用行政恐惧支撑。

风可能会停,但惯性还在。
文件会挂在公告栏,检查照样可能换个马甲回来。
可只要有人开始问四个问题:
——本学期你们被检查几次?
——台账厚多少?
——老师手机里还有几个政务App?
——课后服务的钱,哪天到账?
那这份文件就不白发。

因为边界,不是宣告出来的;
是被一线的拒绝、公众的质疑、媒体的追问,一寸寸逼出来的。
教育部能做的,是举灯。
真正的清理,要靠那些仍然被灯照着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世预赛狂欢周!14队将直通世界杯:欧洲11队出线 12月抽签

世预赛狂欢周!14队将直通世界杯:欧洲11队出线 12月抽签

叶青足球世界
2025-11-10 10:50:29
为什么要坚定加入CPTPP呢?因为WTO组织已经被玩坏了……

为什么要坚定加入CPTPP呢?因为WTO组织已经被玩坏了……

翻开历史和现实
2025-11-07 14:42:30
福耀科技大学师资注水?宣传和事实有惊人差距

福耀科技大学师资注水?宣传和事实有惊人差距

刁博
2025-11-10 22:46:00
湖南一小学生范语嫣去世!仅11岁,天赋异禀成绩好,曝原因太可惜

湖南一小学生范语嫣去世!仅11岁,天赋异禀成绩好,曝原因太可惜

小鬼头体育
2025-11-10 13:41:48
“重庆孝子河严重污染”上游溯源实探:黑水从山体溶洞汇入河中,水流量大气味刺鼻

“重庆孝子河严重污染”上游溯源实探:黑水从山体溶洞汇入河中,水流量大气味刺鼻

极目新闻
2025-11-10 19:43:13
曼联出租左闸世界波进生涯首球!球迷呼吁召回重用,阿莫林拒绝

曼联出租左闸世界波进生涯首球!球迷呼吁召回重用,阿莫林拒绝

罗米的曼联博客
2025-11-10 11:11:36
“三资三化”最后谁买单?从淤泥拍卖看国有资源盘活的狂欢与隐忧

“三资三化”最后谁买单?从淤泥拍卖看国有资源盘活的狂欢与隐忧

细雨中的呼喊
2025-11-01 00:24:05
德专家:歼-20S伴飞歼-36;歼-20挂军团吊舱,这是在演练打六代?

德专家:歼-20S伴飞歼-36;歼-20挂军团吊舱,这是在演练打六代?

啸鹰评
2025-11-09 23:15:22
上海高校丢手表被逼退学后续:导员要起诉,学长称丢东西是常事

上海高校丢手表被逼退学后续:导员要起诉,学长称丢东西是常事

前沿天地
2025-11-10 12:07:35
人民币在朝鲜的购买力,超出了我的想象,平壤女售货员的手在发抖

人民币在朝鲜的购买力,超出了我的想象,平壤女售货员的手在发抖

史阁
2025-10-10 10:54:33
王玉雯的胸型有多好看

王玉雯的胸型有多好看

阿废冷眼观察所
2025-10-22 07:37:39
血流成河!俄军强攻波克罗夫斯克终得手,惨烈代价震惊世界

血流成河!俄军强攻波克罗夫斯克终得手,惨烈代价震惊世界

娱乐圈的哔哔王
2025-11-11 06:06:03
耗资6000万!日票房仅331万,辛芷蕾这部新片被好莱坞大片打懵了

耗资6000万!日票房仅331万,辛芷蕾这部新片被好莱坞大片打懵了

娱乐圈笔娱君
2025-11-10 14:15:10
曝副院长曾主任半年一起出差27次!患者爆料:收费1000块问诊不回

曝副院长曾主任半年一起出差27次!患者爆料:收费1000块问诊不回

鋭娱之乐
2025-11-09 16:48:16
柳州发布多个规划通告,涉及闹市区这些项目!

柳州发布多个规划通告,涉及闹市区这些项目!

南国今报
2025-11-10 22:34:27
林心如又回春了

林心如又回春了

喜欢历史的阿繁
2025-11-09 12:10:01
辽宁队被坑了,杨鸣疯狂赢球躲广东,杜锋却故意缩小分差打辽篮

辽宁队被坑了,杨鸣疯狂赢球躲广东,杜锋却故意缩小分差打辽篮

宗介说体育
2025-11-10 11:51:45
周一,连打“三虎”!

周一,连打“三虎”!

观察者网
2025-11-10 12:04:11
飞行7600公里 梅西时隔4年重回诺坎普 深情凝望:愿再归来

飞行7600公里 梅西时隔4年重回诺坎普 深情凝望:愿再归来

叶青足球世界
2025-11-10 19:35:18
武统、和统都没希望了?台湾军事专家:中国已经走上了第三条路

武统、和统都没希望了?台湾军事专家:中国已经走上了第三条路

芳芳历史烩
2025-11-09 01:44:44
2025-11-11 07:51:00
从前这些事 incentive-icons
从前这些事
从前事,当下说
87文章数 2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教育部发通知: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

头条要闻

小区车库沉降墙体开裂 所涉楼栋有业主未搬离:要退房

头条要闻

小区车库沉降墙体开裂 所涉楼栋有业主未搬离:要退房

体育要闻

重返诺坎普!梅西:希望有一天能回来

娱乐要闻

51岁周迅的现状 给中年女性提了个醒?

财经要闻

北大医药董事长被抓 巨额资金去向不明

科技要闻

买得到芯片的美国科技巨头,买不到电了

汽车要闻

智能又务实 奇瑞瑞虎9X不只有性价比

态度原创

教育
数码
亲子
时尚
军事航空

教育要闻

家庭教育最怕的就是甩锅式教育

数码要闻

vivo Y500 Pro正式发布:2亿影像国民小旗舰

亲子要闻

全周期赋能中国母婴健康,八赴进博会聚焦生命早期1000天

女人过了40岁穿衣别老气横秋,看看这些日系穿搭,得体又显瘦

军事要闻

美媒承认:乌重镇即将被攻克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