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怪,有时候一个人一辈子最大的荣耀,恰恰就是把他推下深渊的那只手。
1947年夏天,东北四平,陈明仁胸前挂上了那枚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青天白日勋章,蒋介石亲自给他戴上的。
可没过几天,他就被扒了军装,从前线总指挥变成了南京总统府里一个端茶送水的闲差。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就因为东北保安司令部总司令陈诚,在老蒋耳边吹了阵风,说他陈明仁纵容手下抢老百姓的粮食。
仗打赢了,人却废了。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想不通。
时间倒回二十多年前,湖南醴陵乡下。
一个叫陈明仁的年轻人,铁了心要去广州投军。
他奶奶舍不得长孙,抄起一根竹筒追着他打,想把他的从军梦给打没了。
可这年轻人犟得很,硬是走了。
路费哪儿来?
他媳妇谢芳如二话不说,回娘家把一头大肥猪卖了,换了二十块大洋塞到他手里。
这二十块大洋,就是一位开国上将的启动资金。
到了广州,他考进了黄埔军校。
![]()
那会儿的黄埔,人人都想拉帮结派,找个靠山。
什么“三民主义学会”、“青年军人联合会”,搞得乌烟瘴气。
陈明仁不掺和这些,他一门心思就扑在军事上,白天上课,晚上还抱着书啃。
在他看来,军人就该干军人的事,死在战场上才是正经归宿。
很快,机会来了。
1925年东征打陈炯明,在东莞,陈明仁还是个排长,正发着高烧。
可一听要打仗,他立马从床上蹦起来,带着一个排就冲了上去,硬是把对面一个营给缴了械。
打完仗,他团长刘尧宸拍着他肩膀说:“我老刘自认不怕死,没想到你小子比我还不要命。”
真正让他扬名立万的,是惠州那一仗。
惠州城墙又高又厚,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黄埔军校的学生兵攻了好几次都没拿下,伤亡惨重。
团长刘尧宸也在城墙下中了弹,当场牺牲。
陈明仁眼都红了,他看着倒在血泊里的团长,一股火直冲天灵盖。
他把身上能找到的手榴弹全捆在腰上,一手抄起军旗,第一个顺着云梯往上爬。
这一幕,恰好被山头上举着望远镜的蒋介石看了个一清二楚。
他放下望远镜,急着问旁边的人:“第一个爬上去的是哪个?”
身边的人答:“一期的,陈明仁!”
就这三个字,定了陈明仁前半生的基调。
惠州城打下来开庆功会,蒋介石特意让全军军号为陈明仁吹了三遍,还当着所有人的面高喊:“全体官兵,向陈明仁看齐!”
巧的是,当时周恩来也在场,担任政治部主任。
二十多年后,当陈明仁作为起义将领在北京见到周恩来时,周恩来还笑着跟他提起旧事:“子良啊,当年在惠州城下,我可也举枪向你敬过礼的。”
蒋介石确实很欣赏陈明仁,不光因为他能打,还因为他觉得这人“忠纯”。
宋美龄想把廖仲恺的女儿介绍给陈明仁,蒋介石也旁敲侧击,想给他安排一门能帮他平步青云的亲事。
可陈明仁都给拒了,理由很简单:“家里有老婆,她跟我吃过苦,我不能做陈世美。”
这事儿让蒋介石更高看他一眼,觉得这人靠得住。
可蒋介石没看明白,陈明仁的忠,是对自己良心和本分的忠,不是对某个人的愚忠。
他那身骨头,硬得很,不光能对着敌人硬,也能对着上司硬,哪怕这个人是蒋介石。
1941年冬天,陈明仁的部队驻扎在昆明。
有一天蒋介石坐车路过,看见他的兵军服破破烂烂,棉花都从洞里龇出来了,当场就把车叫停,把陈明仁喊过来骂了个狗血淋头,说他这个师长没当好,带的兵跟叫花子一样。
陈明仁本来就一肚子火,部队的军服两年才发一次,布料差得跟纸糊似的,穿一个月就破了。
他当场就顶了回去:“报告委员长,军服是上面发的,两年发一套,质量什么样您也看到了。
![]()
您发什么,我们就穿什么!”
蒋介石哪受过这个气,脸都绿了,吼着要关他禁闭。
陈明仁的牛脾气也上来了,一把扯下自己领子上的中将领章,“啪”地一声摔在桌子上:“这个中将我不当了!
你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吧!”
最后还是宋美龄出来打圆场,这事才算过去。
从那以后,陈明仁“傲上将军”的名号就在军中传开了。
这身硬骨头,在日本人面前,就成了杀敌的利刃。
从昆仑关大捷到滇西反攻,陈明仁带着他的部队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
![]()
他从来不躲在后方,总是跟士兵一起,抡着大刀片子跟日本人拼刺刀。
每次战前动员,他都扯着嗓子喊:“我们这儿没有俘虏,只有战死的烈士,跟老子往前冲!”
1945年初,打到回龙山,那是日军在滇西的最后一个据点。
美军联络官看着那陡峭的山势和坚固的工事,直摇头,觉得没个十天半月拿不下来。
陈明仁当场拍了胸脯:“明天我部队到,后天换防,大后天,我就把它拿下来!”
美国军官不信:“一天?
你靠什么?”
陈明仁嗓门跟打雷一样:“就凭我们中国人说话算话!”
“那要是拿不下来呢?”
“拿不下来,我陈明仁就死在回龙山!”
他摸透了日本人打仗死板的毛病,指挥部队分进合击,专打软肋,结果真就用了一天,把回龙山拿了下来。
这一仗打完,那些美国军官看他的眼神都变了,都说他是“当代的战神”。
时间再回到1947年的四平。
这场仗,陈明仁打得确实漂亮。
林彪的东北民主联军,十几万人,像潮水一样一波波地往上涌。
陈明仁手里只有一个残破的71军,兵力不到对方三分之一。
他就用这仨瓜俩枣,硬是把四平守了二十天。
城里打成了巷战,一栋房子一栋房子地争,一条街一条街地抢。
最后,他的警卫团都快打光了,他自己都准备拎着枪上阵地了。
林彪最后撤围,一方面是伤亡太大,另一方面也是误判了国民党援军的动向。
但不管怎么说,陈明仁守住了,这在当时被国民党吹成了“惊天大捷”。
蒋介石从南京屁颠屁颠飞到沈阳,亲自给他授勋,场面风光无限。
![]()
可风光背后,是早就埋好的雷。
陈诚一直看陈明仁不顺眼,他是“土木系”的,陈明仁是黄埔嫡系,但又不是他的人。
仗打完,城里一片狼藉,部队断粮好几天,有些士兵为了活命,确实抢了粮店。
陈诚抓住这个由头,添油加醋地跟蒋介石告状,说陈明仁“纵兵抢粮,丧失民心”。
蒋介石这个人,疑心病重。
再加上陈明仁脾气臭,得罪人多,没人替他说话。
蒋介石前脚刚夸完他,后脚就信了谗言。
一道命令下来,陈明仁的兵权没了,直接打发到南京当个没实权的参军。
这一棍子,把陈明仁彻底打蒙了,也打醒了。
他为这个政权卖了二十多年的命,从一个毛头小子打成了鬓角斑白的中年人,换来的就是这个下场。
他心灰意冷,看透了国民党内部的腐败和倾轧。
他觉得,这条路,走到头了。
两年后,1949年夏天,林彪的第四野战军已经打到了长沙城外。
这一次,陈明仁和林彪不再是敌人。
中共地下党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他,毛泽东还亲自托同乡章士钊带话,打消他的顾虑。
毛泽东的话很简单,也很实在,核心意思就一个:我们了解你,信任你。
1949年8月4日,陈明仁与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程潜一起,通电起义。
湖南和平解放,为解放军进军大西南打开了门户。
一个月后,陈明仁受邀到北京参加新政协会议。
在中南海,毛泽东两次见他。
陈明仁心里挺忐忑的,毕竟自己过去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手上也沾过共产党的血。
他跟毛泽东说,自己别的本事没有,就会带兵打仗,希望能继续为国家出力。
毛泽东听完,哈哈一笑,说了一段让他记了一辈子的话:“子良啊,你放心。
![]()
只要我们的军队有饭吃,你就有饭吃;有衣穿,你就有衣穿!
我看,林彪打仗就不如你嘛!
你就来当第21兵团司令员!”
“林彪打仗就不如你”,这句话的分量太重了。
这不仅是对他四平战功的最高肯定,更是来自昔日对手的尊重。
陈明仁后来跟人说:“我给蒋介石卖了二十多年命,连句暖心窝子的话都没听过。
跟毛主席第一次见面,人家就推心置腹,这差别太大了。”
起义后,他带着改编的部队南下广西剿匪,消灭国民党残余部队五万多人,又立了一大功。
1955年,他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负责镇守南疆。
1968年,陈明仁65岁了。
常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得了一身严重的风湿病,疼起来路都走不了。
他向中央军委打了份报告,申请离休。
这份报告,最后送到了毛泽东的桌上。
当时正值特殊时期,毛泽东一看,以为是有人要整这位起义将领,当场就发火了:“岂有此理!”
后来弄清楚是陈明仁身体确实不行了,毛泽东的火气才消了,随即就他的离休问题,作了三条指示:
第一,陈明仁回长沙休养,房子、车子、警卫员,地方上必须全部安排好。
![]()
第二,中央的重要文件,要照常送给他看;重要会议,只要他身体能行,就要请他参加。
第三,离休后,行政五级的待遇不变。
这三条指示,在那个年代,不光是生活上的保障,更是一道政治上的护身符。
1974年,陈明仁在北京病逝。
临终前,他跟家人留下一句遗言:“要是能早点跟着毛主席干革命就好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