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到2084亿美元,环比暴涨15.8%,同比增长25.1%。(数据来源:SIA官网,2025年11月7日《Global Semiconductor Sales Q3 2025 Growth》)
这意味着全球芯片市场在经历了2023年的库存寒冬、2024年的复苏预热之后,终于在2025年全面进入加速上行通道。尤其是今年9月单月销售额就高达695亿美元,为历史第三高点,仅次于2022年AI初爆发时的巅峰水平。
全球季度销售额变化趋势(SIA数据)如下:Q1 2025:1800亿美元;Q2 2025:1800亿 → 2084亿(+15.8%);9月单月:695亿美元(同比+25.1%)。
AI服务器、智能电动车、算力中心,这三大领域正成为推动芯片需求的“三驾马车”。尤其是AI算力芯片与存储器需求爆发,让英伟达、三星、美光、SK海力士业绩全面反弹,全球供应链重新转入“紧平衡”状态。
SIA按地区公布的销售增长数据,堪称全球半导体热力地图:
![]()
数据来源: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SIA),2025年11月报告。
韩国、台湾、美国三大区域,直接吃下了AI芯片产业红利。三星、台积电、英伟达正站在这一波浪潮的最前线。中国增长放缓(仅+15%),表面上仍在扩张,但背后反映的是“被动复苏”——先进制程仍受限于设备与EUV工艺瓶颈。日本负增长,是唯一“掉队”的主要经济体,显示出其在AI算力浪潮下的产业老化。
SIA数据里最值得警惕的,是中国市场的增长率:同比+15.0%,远低于全球平均的25.1%。这背后有三个原因:
设备瓶颈未解:光刻、刻蚀、EDA仍受制于欧美出口管制。上海微电子的ArF浸没机仍未批量交付。高端产能受限:华虹、长鑫等二线厂仍以成熟制程为主,无法完全承接AI芯片制造订单。市场结构单一:以手机与消费电子为主的下游需求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复苏,是“从底部反弹”,但尚未“领跑全球”。
中国芯,我的心,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呗!
关注我获得
声明:本文素材引自官方媒体和网络新闻资料,如有错误,请以最新资料为准。本文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请审慎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