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纸窗棐几竹间房,一树丹枫倚夕阳。
啜尽茶瓯犹不去,野人偏自恋秋光。——明 王宠《古泉新斋对丹枫作》
在葱茏翠绿的竹林深处,隐藏着几间小巧雅致的屋舍。
纸糊的窗户透着古朴的韵味,棐木制成的几案散发着温润的光泽。
房屋前,一树火红的枫叶宛如燃烧的火焰,在夕阳温柔的余晖中静静倚立。
这便是王宠新建的古泉新斋,这位明代才子,有深厚的诗文书画造诣,尤以书法最为出众,与祝允明、文征明并称“吴门三家”。
然而,他虽苦读二十载,也有满腹经纶,但却屡试不中,终生都未能踏入仕途之门。
闲居乡野,读书著述,他建起了越溪庄,还在庄内设有“采芝堂”“大雅堂”、“铁观斋”等收藏书画之所。
古泉新斋便是他的书斋,纸窗、棐几、竹间房,这般古朴清幽的氛围,正是他内心所向往的宁静与淡泊。
在那个秋日的傍晚,王宠伫立在窗前,手中茶瓯里的茶水早已饮尽,可他却依旧不愿离开。
他这个自谓的“野人”,对这秋日宁静的时光尤为钟爱,更沉醉于与火红的丹枫、甘甜的清茶、柔和的夕阳相伴的每一刻。
夕阳下的这树丹枫,无疑是这幅秋景图中最为绚烂夺目的点睛之笔,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时光的宁静与美好,仿佛时间都在此刻静止。
![]()
金行肃物欲功成,一夜江枫点翠屏。
不是天公爱红叶,要驱小隐入丹青。——宋 姜特立《屋角丹枫》
当深秋时节悄然而至,万物仿佛被一种肃杀之气所笼罩,大自然正有条不紊地完成着收敛的使命。
就在这时,仿佛是被施展了一场神奇的魔法,只一夜之间,江边的枫叶便如点点繁星,给翠绿的山峦点缀上了绚丽的色彩。
姜特立,这位南宋诗人,以父荫入仕,智勇双全,深得宋孝宗的青睐,被授予阁门舍人之职,还充任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伴读。
他文采飞扬,《四库提要》评价其诗“意境特为超旷,往往自然流露,不事雕琢”,陆游、杨万里等诗坛大家都对他尤为称赏。
在他的笔下,这并非是天公对红叶的特别偏爱,而是要将这隐逸于山林的美丽景致,通过红叶的巧妙点缀,永久地保留在画卷之中。
在五行学说里,“金”对应着秋季,秋季万物开始凋零,给人一种肃穆之感,所以诗人用“金行”来指代秋季。
“肃”有萧杀、收敛之意,“肃物”描绘的便是秋季万物开始凋零,呈现出萧杀、收敛的气象,“功欲成”则是指大自然在秋季完成收敛萧杀的功业。
本是略显萧瑟的秋景,却因为这一夜由绿转红的枫叶,瞬间便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别样的活力,它是如此地绚烂和热烈,仿佛是大自然在秋日里奏响的一曲激昂乐章。
这首《屋角丹枫》,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颇有哲理意味。
在此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将秋日的江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
半窗残照一帘风,小小池亭竹径通。
枫叶醉红秋色里,两三行雁夕阳中。——宋 朱淑真《对景漫成》
半扇窗户透进残余的夕阳余晖,一袭帘幕被微风轻轻吹动,小池边,亭子旁,一条蜿蜒的小径直通竹林深处。
在这浓郁的秋色之中,那火红的枫叶如同喝醉了酒一般,艳丽无比,两三行大雁在夕阳的余晖里悠然飞过。
深秋时节,最亮眼的,当属夕阳下醉红的枫叶,它给这个萧瑟的秋天增添了无限的暖意,让人的心中也暖暖的。
而当雁阵从斜阳的余晖中掠过时,与那火红的枫叶两两相映,意趣盎然,这秋日宁静悠远的氛围立即拉满。
朱淑真是与李清照齐名的宋代才女,别号“幽栖居士”,早期笔调明快,文辞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
她有极高的书画造诣,尤善描绘红梅翠竹,明代著名画家杜琼和沈周,对她的书画都极其赞赏。
她的诗深得时人喜欢,可惜,在其去世后,多被父母焚毁,后人将其流传在外的诗词编辑成为《断肠集》,其珍贵的文字方得以流传。
在这首《对景漫成》中,朱淑真以简洁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秋日画卷。
这夕阳下醉红的枫叶,给这个萧瑟的秋天增添了无限的暖意,让人的心中也充满了温馨。
而当雁阵从斜阳的余晖中掠过时,仿佛是时间在画布上留下的一道优美弧线,这秋日宁静悠远的氛围瞬间被拉满。
朱淑真向往幽静隐逸的生活,也渴望如枫叶般绚烂的人生,可北雁南飞,时不我待,青春终将老去,她的心中总是难掩那一丝淡淡的孤寂,宛如秋日里的一缕轻烟,萦绕不散。
![]()
【04】
枫叶红于染,津亭耐岁寒。
青岚烟未罩,赤烧火初残。
不是迎霜老,应为向日丹。
冬林秋色在,正好隔江看。——明 韩日缵《丹枫》
深秋时节,渡口的亭子旁边,那耐寒的枫叶鲜艳夺目,红得就像被精心染过一般,仿佛是大自然用最浓烈的色彩绘制的杰作。
山间清新的雾气还未完全笼罩过来,枫叶如赤焰燃烧般的火红之色,就像是刚被一场大火烧过但余烬尚存般炽热,散发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韩日缵,这位明朝官员,官至礼部尚书,以文章、气节、事功著称,同时,他还是一个满腹经纶的学者。
崇祯皇帝曾评价他:“习启沃、练经济、正文体、于实学、史识有俾”,明末大儒黄道周、名将洪承畴都是他的学生。
在他的这首《丹枫》中,通过对枫叶色彩、品质、成因以及所营造意境的描写,表达了对枫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不是迎霜老,应为向日丹”,他否定了枫叶是因为迎接寒霜才变得老熟红透的传统看法,认为枫叶应该是朝着太阳,汲取了阳光的精华才如此丹红。
枫叶所象征的坚韧、积极向上的精神,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如同冬日里的一抹暖阳,温暖而明亮。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