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谁一边吐槽短剧剧情狗血一边看到了凌晨1点?原来是我啊!
别慌,爱追剧的不止咱们,2000年前的汉代人就是咱们的“追剧搭子”。
在近日举办的第三届汉文化论坛上,东南大学首席教授、二级教授龙迪勇介绍,汉代的戏剧被称为百戏,每场演出时间较短,跟现在的短剧有类似之处。
此外,汉代百戏的内容也很丰富,比较经典的“剧本”有权谋大戏《二桃杀三士》、玄幻修真剧《捞鼎》、历史正剧《荆轲刺秦》……跨越千年,追剧人的DNA狠狠动了!
![]()
汉画像揭秘2000年前的“短剧”
你可能会问:现代人怎么知道2000年前的人爱看剧?
答案就在汉代的画像里。
龙迪勇介绍,在中国,用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等图像形式来装饰宫殿、祠堂和坟墓的风气,在汉代最流行,考古发现的大量汉墓、汉画像石,提供了最为丰富、最具代表性的图像作品。
![]()
汉代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上的画像,就像汉代人的“朋友圈配图”一样,让今天的人们可以窥见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讲精神追求的,包括天界、神仙、祥瑞等内容;有反映物质条件的,包括耕织狩猎、车马出行、宴饮场面,百戏(技艺)表演这种娱乐节目当然少不了。
“有一部分汉画像,就是对汉代百戏的图像化再现。”龙迪勇说,“汉代百戏不是持续几个小时的长剧,它都是比较短的,有时候就几分钟,所以我觉得它跟现在的短剧有类似之处。”
不过,汉代百戏也不能和“短剧”直接画等号。龙迪勇表示,汉代百戏其实是一种类似杂技的技艺类节目,它混合了体育竞技、杂技魔术、杂耍游戏、歌舞装扮等多种表演。某种程度上说,百戏就是汉代艺术“大杂烩”。
来看汉代“爆款剧本”
和现代的短剧一样,汉代百戏在剧情上也很“抓人”,在几分钟内就得上演N个名场面。经典剧本更是数不胜数,什么权谋、玄幻、历史、动作……啥剧情都能给你找出来。
《二桃杀三士》:权谋政治剧天花板
你听过“二桃杀三士”吗?这可是汉代画像石、壁画中常见的题材之一,是部货真价实的权谋大戏。
![]()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齐国,当时齐景公麾下有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位勇士,全都威猛过人,不过也都恃功自傲。国相晏子和齐景公说,三人迟早会成为“危国之器”,建议早日除掉他们。
齐景公虽有杀人的心思,但这三个人实在太能打,单靠武力恐怕不行。于是,晏子想了个办法,让齐景公赏赐他们三人两个桃子,让他们“计功而食桃”。三位勇士互不相让,一个个比较起自己的能力和功绩,结果三人最后都为争桃而相继自杀。晏子这招“借刀杀人”,没费一兵一卒就为齐景公除掉了三个武功赫赫的猛士,真实上演了一把官场“厚黑学”。
![]()
龙迪勇介绍,根据不少专家的研究,汉画像上常见的“二桃杀三士”图像很可能是根据演戏摹绘的画像。“和左边两个人比较一下,右边这三个‘勇士’,他们的脸特别大,衣服也特别宽大,这是因为他们在表演戏剧时戴着面具,穿着戏服。”
《东海黄公》:中国最早戏曲剧目讲打虎
如今一提起打虎,大家立马会想到武松。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一个汉代人,他一定会和你说起东海人黄公的故事。
《东海黄公》是汉代著名的角抵戏,《江苏文库·研究编》之《江苏地方文化史·徐州卷》记载,这个“东海”就在徐州。
![]()
故事里说,秦朝末年,有个东海人叫黄公。他年轻时学了不少法术,佩着赤金刀,能制蛇御虎。等到年老的时候,力气已经大不如前,再加上饮酒过度,也就没了法力。当时,有人在东海目击到了白虎,黄公觉得自己还行,于是带着赤刀去镇服白虎。然而,他的法术压根没顶用,反倒是被白虎给杀死了。
《东海黄公》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其演出满足了戏剧最基本的要求:情节、演员、观众,是中国戏剧史上首次见于记录的完整戏剧表演。
![]()
《荆轲刺秦王》:历史正剧 “现场版”
前两个“剧本”也许如今已经没那么有名了,但荆轲刺秦这个“剧本”,绝对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武氏祠内,就藏有以荆轲刺秦王为主题的汉代画像石。画面中,左边的荆轲已经向右边秦王刺出一剑,不过只划掉了秦王的袖子。这半截袖子还在空中,荆轲的第二剑已刺中了柱子。这危急关头,秦王一边绕着柱子,一边把手举过头顶,看起来正准备拔出身后的长剑。
![]()
《荆轲刺秦王图》
为什么说这也是一场百戏?
龙迪勇指出,这幅荆轲刺秦王图中的柱子值得特别注意。它的上部并没有到达顶端,也就是说,这根柱子在“秦王宫殿”这一建筑空间中,并没有起到结构性的作用。它其实只是一个为了演出荆轲刺秦王这出戏剧所特意摆设的道具。
汉代人追剧也“疯狂”
汉代人追起短剧来,比现代人还“疯狂”。毕竟我们一般是在被窝里刷手机,最多累累眼睛和手,2000年前的他们可是要暴走三百里的。
《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封三年(前108年)的春天,汉武帝举行了一场百戏汇演,“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观”;六年夏,“京师民观角抵于上林平乐馆”。
![]()
我们为什么爱看短剧,也许答案早在2000年前就有了:短平快的节奏、强冲突的剧情、接地气的表达。
换句话说,汉代人挤在戏场看百戏,现代人捧着手机看短剧,追的都是同一种简单的快乐。
文 |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文颖 郑文静
图 | 龙迪勇提供 部分图片来源于江苏文库、徐州博物馆、AI制图等
视频 |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穆子健 钱念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