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8日下午,由周一壶老师主讲的同人兴会公益讲座《巴蜀文人画概略(下篇)》如期在锦江嘉州宾馆今古传扬艺术空间举行。本次讲座接续上篇未尽之绪,聚焦巴蜀文人画的发展脉络,展开系统梳理与深度解读。距讲座开场尚有片刻,书画爱好者们已齐聚现场,满怀期待等候开讲。
![]()
周老讲到,中国文化的发展,可按时代而论:汉人尚气魄,魏晋尚风韵,唐人法胜于意,宋人意胜于法。山水画因唐末五代野逸、退士的参与,水墨玄门的逸格风尚亦由之高扬。退士文化超脱精神,寄寓于淋漓笔墨中,拓开了水墨世界的无穷境。蜀人黄修复,即是继唐代朱景玄之后,倡扬文人画、标榜逸品作风的推波助澜者、大评论家,他著有《益州名画录》,记载了唐代至五代期间蜀地画家124人的事迹与作品,如石恪、黄居寀、孙知微、赵云子、高文进等。首次将绘画分为“逸品”“神品”“妙品”“能品”四格,奠定了文人画逸格风尚。
石恪,成都郫县人,擅佛道人物。笔墨纵放,格调简练洒脱,夸张奇倔,开南宋梁楷减笔画之先声。
黄筌幼子黄居寀,成都人,传家学,其怪石山水,超过其父。
孙知微,眉州彭山人,通黄老之学,笔墨神妙超然。米芾评其画云:“平淡而生动,虽清拔、笔皆不圜,学者莫及。”
赵云子,成都人,学通老庄。善画道释人物,尝于青城山丈人观画《仙人像》,奇绝。苏轼跋其画云:“笔略到而意已具,工者不能。”
![]()
当诗、文、字、画发展到宋,文人画思潮开始兴起,而思潮的倡导者,正是蜀人大才苏东坡。苏东坡倡扬文人画,指出作画应以适意畅怀为旨趣,即“画以适吾意”,力主“画融诗之意兴,诗托画之境界。”这些卓拔的见识,以及理论的依归,一时之间引得文士们争相推许标榜,以士气相高,遂成一种风尚。
赵昌,广汉人,善花果,多作折枝花,兼工草虫,所作明润匀薄,活色生香,因获“妙于敷采”的称誉。
文同,字与可,今四川盐亭东人,尤长于墨竹,主张画竹必先“胸有成竹”,开“文湖州竹派”,影响及于千古,为墨竹一门的开派大家。苏轼乃其中表亲,画竹受其影响,尝题赞与可《梅竹石》:“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文而丑,是为三益之友。”文与可固当是宋代文人画思潮中士人画之急先锋。
![]()
▲北宋文同《墨竹图》
苏轼,眉山人,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性行豪放,胸次高旷。于书主张:“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东坡倡扬士人画,力主神似,每有士气,士人画、士夫画之口头禅。喜画竹,效文同而别有逸致。亦能作枯木、怪石、佛像,出笔奇古,高标逸趣。周老专门有诗赞之:“东坡翰墨如其人,大袖宽袍自出尘,坦荡生涯诗与酒,逾形放逸逾天真。”
勾龙爽,蜀人,工画佛道人物,古体衣冠,质野不媚,观之如鼎彝间见三代以前篆画,有返朴之意。
毛文昌,蜀人,好画村郊风物,刘道醇评其画云:“毛文昌得其村野之趣,甚有所观。与石恪等皆列能品下。”
法常,号牧溪,蜀人。善画龙虎猿鹤、花木禽鸟、人物山水。笔墨萧散虚和,亦作泼墨山水,或用蔗渣草结,随笔点墨,不费妆缀,意趣盎然,曲高和寡。明代项元卞评为:“状物写生,适出天巧,不惟肖似形貌,并得其意象。”
![]()
南宋后,巴蜀历经近百年战火,六艺不兴,文人画近乎垂绝。收录于国中图鉴馆藏之巴蜀画家仅有宇文公谅、王立中、徐贲、杨基、吕潜等三几人而已。
入于清,巴蜀稍微安宁,国学亦随之再兴,文人画流风亦随之起,但其术艺专工已不在画家者流,而在文人逸士票友般游心于丹青。
龚晴皋,重庆巴县人。生于乾隆二十年,以诗书画名于世,尤以字画胜称巴蜀。巴蜀之地流传有“家无晴皋画,必是俗人家”之说,足见其格趣之高、笔墨之超妙。龚晴皋之画,尚米襄阳之清狂,徐青藤之旷放,恣纵奇倔而又退尽火性,《巴山县志》称其:“享三百年来极高逸文艺之誉者”。周老将其与髡残、担当、八大并列为清季画坛逸格四杰。
![]()
张问陶,四川遂宁人,清代诗人、画家。主张诗以抒性情,为性灵派三大家之一。船山先生精书法,尚晋唐,法宋人意气,有文人雅士风致;山水习元明人,萧散疏简;花卉清简疏瘦。若以诗书画格调衡评,张问陶乃清季士人画中罕有比肩之高手。讲座中,周老以其《怪石水仙灵芝图》为例讲解:石骨嶙峋,奇倔古傲;水仙玉立,仪如仙姑;灵芝异草,抱朴守真,工拙妍丑悉于不经意间流露毫端矣,其立意之高,与匠心之独到,堪称无古无今。
讲座结束,现场掌声久久不息。至此,听众不仅对巴蜀文人画的千年发展脉络有了系统梳理,更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风骨形成了深刻认知。
文人画别开生面,与世俗画、画工画、宫庭画分道扬镳。艺术境界,审美理想发生了划时代的改变,将描摹物象、应物象形,变为主观意气之遣兴适怀,聊寓其心,以适一己之天性。文人画之精髓,在于“字如其人”“画如其人”,此即是其人格个性之独立精神。
讲座同时,《王昌宁、吴大亮字画出陈嘉州》也正式开幕,此次展出两位书画家33件作品,为期一月。喜欢书画的朋友可前往锦江嘉州宾馆今古传扬艺术空间观展,展馆开放时间:早上10:00——下午6:00。
![]()
来源:今古传扬
编辑:陈希
编审:陈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