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存浩
张存浩(1928—2024),出生于天津,祖籍山东无棣。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1950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高能化学激光的重要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创始人之一。

张存浩在取得科研成果
或获得重大奖励时
总是把最大的功劳
归于工作在第一线的
合作者、下属和学生
在他荣获的4项国家自然科学奖
和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
他排名第一的只有1项
他的学生解金春博士回忆道:
“获首届吴健雄物理奖的
那篇论文,
张先生排我为第一完成人,
把自己排在最后。
如果换了别人处理这类事,
导师把自己排在第一位,
可能也是理所当然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沙国河
也曾评价他:
“处处将青年人往前推,
为他们挑重担。”
![]()
▲1994年,张存浩(左)指导研究生做科学研究工作(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库)
2010年
大家曾建议张存浩
申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他当即回绝
2011年1月
时任中国科学院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
副所长的李灿
代表所班子看望张存浩时说
所班子已经决定推举他
作为团队代表
申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他才勉强服从了所班子的决定
2014年1月
张存浩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
他谦虚而真诚地说:
“我认为这个奖不该颁给我个人,
而是应该授予我们的集体,
没有他们,
我是什么都做不了的。”
![]()
▲2013年,张存浩(左二)与金玉奇、桑凤亭等人在实验中进行交流(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库)
张存浩对下属、同事
十分关心和爱护
1961年冬
大连化物所派沙国河到中国科学院
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取仪器
当时正值国家困难时期
临行前张存浩给了沙国河五斤粮票
要知道当时的粮票
是用钱也买不来的
大连化物所陈方研究员回忆说
1971年在安装防爆钢板时
他不慎脚趾受伤
张存浩知道后坚持让他去医院
并亲自去他家里
将他从四楼一直背到医院
看病后又一路将他背回四楼
张存浩将在香港等地讲学
得到的近10万元酬金
捐献给大连化物所
研究所为此设立了“张存浩奖学金”
2002年
他再次捐赠10多万元用于该奖学金
在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
张存浩把奖金中的450万元
作为大连化物所的科研项目经费
其余的则全部分给了同事们
自己一分钱也没要
![]()
▲1997年在香港参加何梁何利奖颁奖仪式,张存浩(左二)与汪家鼎、彭少逸等在一起(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库)
张存浩曾明言
学术反腐是一种治学的态度
针对科学界学术不端
不讲科研诚信的现象
张存浩利用各种场合大声疾呼
在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期间
也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他的呼吁下
1998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监督委员会成立
这对于倡导实事求是
不断创新的作风和科学态度
具有深远意义
![]()
▲张存浩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建委二十周年高层论坛会议上(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库)
1999年底
张存浩被任命为
中国科学院学部
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他向中国科学院领导班子
和中国科学院学部
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领导班子
积极倡议
于2001年邀请近30位院士
在北京举行了“中国科学院学部
科学道德建设座谈会”
群策群议,献计献策
向学术不端行为宣战
举行大规模的座谈会
研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问题
这在中国科学院学部历史上
还是第一次
![]()
▲张存浩作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工作报告
张存浩曾经撰文
《欣欣向荣的中国科学
呼唤完善的科学道德》
文中提到“科学道德建设
和科学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捍卫科学的荣誉
是科学工作者神圣的责任。
在全社会的认真参与下,
中国科学界有决心、有信心
建立起更为完善的科学道德体系。
中国的科学界,
一定会对世界文明和人类福祉
做出更大的贡献。”
内容选自《百位著名科学家作风学风故事》
来源: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办公厅
责任编辑:李京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