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健康与美丽的道路上,运动无疑是一帖良方。然而,不当的运动方式却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近日,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足踝外科的任甜甜副主任医师就接诊了这样一位特殊的患者 ——15 岁的初二学生晓晓。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晓晓体型偏胖,为了快速减重,她给自己制定了每天跳绳 3000 次甚至更多的计划。一个月过去了,体重尚未明显下降,脚后跟却传来阵阵疼痛。起初,休息一晚疼痛还能有所缓解,可后来,即便休息也无济于事,最终严重到走路都困难。
![]()
经检查,晓晓被诊断为足底筋膜炎,罪魁祸首正是长时间大量跳绳。任甜甜医生建议她立刻停止这种高强度运动,并通过充分休息和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足底筋膜炎通常是由于长时间跑步、跳绳等活动,使足底筋膜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而引发炎症。
近年来,因跳绳受伤的患者日益增多,损伤类型多样,包括足底筋膜炎、踝关节扭伤、跟腱损伤等。任甜甜医生指出,大多数跳绳受伤的原因并非动作不正确,而是强度过大。在社交平台上,不少人分享着每天跳绳几千次以达到瘦身效果的经验,看似诱人,实则隐藏风险,这样的做法并不适合所有人,过度跳绳极易导致身体透支。
![]()
对于肥胖人士,任甜甜医生并不建议将跳绳作为主要减肥方式。因为肥胖人群本身膝关节和踝关节承受的压力就较大,跳绳会进一步增加这种压力,受伤风险更高。跳绳前应做好充分热身,结束后要进行拉伸,且切勿过度追求跳绳数量和时间,每天累计跳 10 分钟或分组完成 1000 次跳绳较为适宜。
任甜甜医生还推荐了一些更安全有效的运动方式,如骑动感单车。动感单车对膝关节和踝关节较为友好,每周三次,每次 20 分钟左右就能达到锻炼目的。此外,划船机和椭圆机等也是低风险的锻炼方式。
![]()
"很多人把'疼痛'错误地理解为'有效'。"任医生在诊室里翻看着病例档案说。她指出,运动后的肌肉酸痛与关节疼痛有本质区别,后者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特别是青少年和更年期女性这两个群体,更容易因激素水平变化导致韧带松弛,运动损伤风险更高。
![]()
针对不同人群,任医生团队设计了一套"运动风险评估系统"。通过体脂率、关节灵活度、心肺功能等12项指标,为每位运动爱好者定制安全阈值。例如BMI超过28的人群,建议优先选择游泳这类浮力支撑运动;而骨质疏松患者则适合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
令人担忧的是,社交媒体上流行的"运动挑战"正在加剧这一问题。某短视频平台数据显示,带有"七天瘦十斤"标签的视频累计播放量超20亿次。专业健身教练王磊表示:"这些挑战往往忽视个体差异,把极端案例包装成普遍经验。"
![]()
运动医学专家建议,建立科学的运动观需要多方努力:健身App应强制设置风险提示,学校体育课要增加运动防护知识,社区可配备基础体测设备。正如任医生常对患者说的:"运动不是竞技,每个人的终点线都不一样。重要的是找到让你身心愉悦的节奏。"
用真实的记录,笔者要为那些平凡和不凡发声!我们相信,真实故事,更具说服力,更感动人心。更多资讯请关注:艺飞说!
#民生聚光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