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16次的唐尚珺带货了”——这消息一出,评论区直接炸了。
一半人骂“消费情怀”,一半人说“终于想通了”。但说实话,我看完他11月9号的首播数据,第一反应不是骂,是想问:你们真以为他是突然转型的?
事实上,这个转变早有预兆。
【94万粉丝背后,藏着的是必然不是意外】
先说个冷数据:唐尚珺抖音账号现在94万粉丝,虽然没传说中320万那么夸张,但核心受众群体的精准度高得吓人。
第三方数据显示——30岁以下家长占比超50%,这些人当年追着他高考故事看,现在正是需要抽纸、垃圾袋、教辅资料的主力消费群体。
11月9号首播当天:在线人数破7000,橱窗商品8707件,买家超7000人
这流量转化率,普通新人主播做梦都不敢想。要知道,大部分新人首秀能有几百人在线就已经烧高香了,这哥们直接奔着破万去了。
更关键的是——他现在36岁读大二,没社会经验,之前高考拿的奖学金早花得差不多了。这种情况下,组队带货既能覆盖团队运营成本,又能赚点生活费,总比啃老或者一直靠打赏强吧?
【从拒绝到组队,他其实比谁都谨慎】
有人说他“突然变脸”,但翻翻旧闻就知道——这哥们犹豫了快一年。
2024年刚上大学时,洗衣粉、志愿卡商家疯狂找他合作,他全拒了。理由很实在:“怕品控不行坑人,志愿卡更不敢乱推。”
![]()
这次组队开播,选品也能看出门道:
广西红糖(家乡特产,有情怀加持)
抽纸、垃圾袋(家家户户刚需品)
客单价大多20块以内
没有一上来就卖高价教辅、保健品,更没搞“买课送秘籍”的套路。比起那些刚火就割韭菜的网红,这已经算稳得不能再稳了。
就连网友吐槽“品类太少”,他也只回了句“进步中”——没急着扩充品类冲销量。这种慢节奏,反而让人觉得他不是想“捞一笔就走”。
【奖学金到卖纸巾,流量变现从来都存在】
骂他“消费高考情怀”的人,可能忘了个关键事实:唐尚珺的流量变现早有先例。
复读那些年,他靠“高考钉子户”名气拿过的奖学金——前后加起来有30多万
这本质上也是用经历换收益,当时没人骂“消费情怀”,反而夸他“励志”。
2024年他发高考志愿填报视频引争议,但本质也是在用经历创造价值——只不过当时没挂商品链接,大家就觉得“纯粹”。现在把“免费分享”换成“带货赚钱”,内核都是“用流量换收益”,怎么就双标了?
这次组队带货,更像是从**“被动变现”到“主动运营”的升级**。以前是别人找他合作,现在自己组队选品,反而能更好把控质量。
【真正的雷区,不是带货本身】
有人担心他重蹈“288分母女带货翻车”覆辙,但说实话——翻车的从来不是带货,而是带烂货。
看看张雪峰:靠考研指导立人设,带货考研资料前让教研团队审核,2024年GMV超5亿也没翻车。关键就在于选品和人设匹配、质量有保障。
唐尚珺现在的问题不是“该不该带货”,而是“怎么带得长久”:
卖的广西红糖真的无添加吗?
抽纸有没有缺斤短两?
以后会不会扩展到三无产品?
他的“高考标签”是双刃剑——这次首播7000人在线,一半是好奇,一半是信任。要是以后选品出问题,94万粉丝会跑得比谁都快。![]()
【36岁的人,该懂细水长流】
说到底,大家反感的从来不是“带货”,而是“带烂货”;不是“流量变现”,而是“变现后不管不顾”。
要是能一直守住品控底线,哪怕现在只卖9.9元的湿巾,将来也能靠口碑拓展更靠谱品类
但要是急着赚钱砸了招牌——那16年的坚持真就成了别人嘴里的“笑话”。
最后问一句:你会买唐尚珺带的货吗?
是觉得“支持一下”,还是“坚决不碰”?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