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的深夜,咖啡机咕噜咕噜响。
工程师把一行行中文注释粘进代码库,像偷偷往披萨里撒老干妈。
没人再纠结“谁抄谁”,大家只关心“跑得快不快”。
![]()
2025年10月,Meta、微软、亚马逊接连把阿里通义千问、百度文心、月之暗面塞进自家云货架,价格直接砍到GPT的三分之一。
外媒标题酸溜溜:Chinese model invasion。华人程序员咧嘴笑:风水轮流转,今天到我家。
![]()
傲慢与真香
2023年,Reddit的r/artificial板块置顶帖是一张梗图:左边熊猫穿唐装拿着复印机,右边山姆大叔托着喷火巨笔,配文“Copy vs Create”。
回帖高赞第一句:“They copy, we create”。同一年,谷歌内部OKR把“超越GPT-4”写进全员表,没人正眼瞧太平洋对岸。
转折发生在2024年春天。
Meta生成式广告组做A/B测试,同样一条连衣裙广告,Llama-2把“silk”写成“slik”,千问却吐出“100%真丝,机洗不皱”,CTR高出18%。
老板把报告摔在桌上:换引擎。工程师在Blind论坛匿名吐槽:“不是不想硬气,是钱包不让。”
更尴尬的是学术圈。
![]()
2024年NeurIPS,斯坦福团队论文被审稿人指出“与Qwen技术报告结构高度重合”,作者辩称“独立发现”,评论区甩出截图:GitHub commit时间比对方晚三天。
面子碎一地,代码还得拉。
2025年6月,Llama-3发布会PPT最后一页,小字备注“thanks to open-source community”,被放大镜网友发现引用的是千问3的RoPE变种。
傲慢到此结束,真香正式开始。
![]()
便宜才是绝杀
OpenAI最新报价每1K token 0.06美元,千问直接把价格打到0.015,还买一送三。
创业公司预算表瞬间好看,CEO连夜给投资人发邮件: burn rate减半,runway翻倍。
旧金山的Pizza & AI meetup上,CTO们举着啤酒算细账:一个日活百万的聊天APP,原来每月给OpenAI交9万美元,换千问后账单降到2.2万,省下的钱够团队多吃十顿寿司。
有人担心“便宜没好货”,于是现场测试:让模型写一段促销邮件,GPT-4用词高级却冗长,千问直接甩出“Hi,别滑走,今天半价”,简洁又明白。
观众鼓掌:省字就是省钱。
![]()
亚马逊AWS产品经理在闭门会透露:客户不关心模型国籍,只关心账单。为了再压成本,有人把系统提示词改成中文,再让模型自己翻译,少算一半token。
技术博客总结成一句话:中文提示词成了新一代“省钱外挂”。
便宜也撬动了当地项目。
加州 DMV 想给驾照考试系统加AI客服,预算卡在议会。
供应商换上低价中国模型,标书瞬间及格线以下,议员们眉开眼笑:纳税人钱袋子保住了。
价格屠刀所到之处,旧格局像乐高一样被拆得稀里哗啦。
![]()
中文彩蛋立功
硅谷不缺英语数据,却缺亚洲语境。
约会APP要推“双十一”活动,GPT一脸懵:Single day不是光棍吗?千问秒懂:先领券再脱单,文案自带烟火气。
流媒体平台做东南亚字幕,中文模型把“舔狗”翻译成“hopeless simp”,弹幕直接笑疯。
韩国偶像综艺里,嘉宾说“我酸了”,千问给出“I’m jelly”,比官方字幕的“I’m jealous”更地道,热搜挂了一整天。
游戏公司更狠。
2025年E3展,某3A大厂演示开放世界RPG,NPC用粤语骂玩家“废柴”,现场华人玩家集体破防。
![]()
外媒记者追问文化顾问是谁,答案却是千问生成的随机对白。开发者私下透露:把《古惑仔》剧本扔给模型,让它自己学节奏,比请真人编剧便宜十倍。
文化外挂也反向输出。
美国本土品牌做春节campaign,市场部原本准备“Red, dragon, lucky”三连,千问给出“龙年行大运,红包塞到拉链坏”,TikTok播放量破两亿。
网友留言:这很 Chinatown,也很 America。中文语境像隐藏彩蛋,一旦被激活,用户留存蹭蹭往上涨,挡都挡不住。
![]()
开源疯抢24小时
阿里通义千问开源当天,GitHub趋势榜被霸屏。美国大学生边啃披萨边pull代码,两小时跑出“猫娘生成器”,点赞破万。
Meta内部邮件泄露:禁止直接使用开源权重,但允许“参考思路”。第二天,相似架构论文悄悄挂arxiv,作者署名全是英文。网友调侃:抄作业还改名字。
更戏剧的是,2025年8月,谷歌DeepMind研究员直播复现千问3的“双轮注意力”,结果显存炸了,弹幕齐刷“need Chinese GPU”。
![]()
一周后,机器之心报道:国内团队用国产摩尔线程卡跑通同款,显存节省30%,性能不掉。Hacker News置顶评论:Not copied, just outrun。
开源让脸皮与进度赛跑。
创业公司NebulaAI直接fork千问,剪枝成7B小模型塞进iPhone,两周拿下百万下载。投资人问护城河在哪,CEO耸肩:社区速度就是护城河。
旧时代靠专利筑墙,新时代靠commit数说话,谁能想到,中文README竟成了硅谷工程师必啃读物。
![]()
下一步谁怕谁
中国模型狂奔,美国芯片禁令加码。英伟达H20算力被砍三成,国内公司索性把模型剪枝蒸馏,跑在国产卡上,速度不降反升。
硅谷风投放话:下一轮投“能在中国模型基础上做垂直场景”的startup。剧情反转得像美剧:猎人开始学猎物奔跑。
2025年9月,美国国会听证会,议员举着《How China Wins the AI Race》小册子,质问OpenAI CEO:为何拦不住低价模型?
![]()
对方摊手:开源无法被封锁。同一天,北京中关村咖啡厅,创业者把笔记本屏幕转向投资人:国产卡+国产模型,推理成本再降40%,美元基金当场拍板:投。
有人担心技术壁垒变薄,也有人欢呼创新加速度。唯一确定的是,下一版SDK发布前,没人再敢嘲笑中文注释。
硅谷午夜钟声响起,工程师把pull request合并进主分支,commit message只有一句:if you can’t beat them, merge them。
剧情写到这儿,谁输谁赢还早,但观众已经搬好小板凳,等着看下一季。
资料来源
1.新浪财经《Meta阿里百度模型合作》
https://partners.sina.cn/html/vivo/browser/article?docUrl=https%3A%2F%2Ffinance.sina.cn%2F2025-10-30%2Fdetail-infvskcp9545097.d.html
2.The Information《Amazon taps Qwen for Bedrock》
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articles/amazon-adds-chinas-ai-model-qwen-to-bedrock
3.GitHub Trending《Qwen2.5-72B-Instruct》
https://github.com/QwenLM/Qwen2.5
4.TechCrunch《Microsoft offers Ernie via Azure》
https://techcrunch.com/2025/10/29/microsoft-adds-baidu-ernie-to-azure-ai-catalog/
本文作者 | 木易蜜
责任编辑 | 淡淡翠
策划 | 淡淡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