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中国商务部作出回应,同意荷兰经济部派员来华磋商,以解决安世半导体问题。这场始于荷兰政府9月底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的风波,在困扰全球汽车产业链数周后,终于出现了转机。
荷兰首相迪克·斯霍夫公开表示,中国已同意恢复从中国工厂交付安世半导体芯片。作为交换,荷兰政府将放弃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解决这场影响全球汽车产业供应链的危机。
![]()
这场危机的种子在今年9月底被埋下。当时,荷兰政府引用了一部1952年制定的《物资供应法》,以部长令的形式强行夺取了安世半导体的决策权。
该法律授予荷兰政府一年内阻止或修改安世半导体业务迁移、高管解雇等关键决策的权力。
安世半导体是中国闻泰科技旗下的子公司,总部位于荷兰。作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最重要的半导体资产之一,安世半导体主要生产对汽车产业至关重要的成熟制程芯片。
荷兰政府的行动并非孤立事件。外界普遍认为,荷兰是“紧跟着美方脚步”行事。美国商务部此前将出口管制扩展至“实体清单”企业持股超50%的子公司,而作为闻泰全资子公司的安世自然首当其冲。
面对荷兰政府的行为,中方采取了果断的反制措施——对安世半导体中国工厂的芯片实施了出口限制。
这一反击精准命中了产业链的要害。因为安世半导体的大部分产品需要运往中国进行封装和测试后,才能交付给全球客户。
中国的出口管制直接切断了这一供应链条。
受影响最大的是全球汽车产业。安世半导体生产的芯片是车载电子系统的关键组件。欧洲汽车游说组织发出警告,若争端持续,车厂可能因库存耗尽而在数日内停产。
本田汽车甚至因芯片短缺而削减产量并下调年度盈利预期。
![]()
中美关系的缓和为解决方案提供了可能性。10月30日,中国宣布暂停实施对美出口管制措施一年,美国同步暂停其“50%穿透性规则”。
这一变化使得荷兰政府的立场变得尴尬。
在各方压力下,中国于11月1日宣布对符合条件的相关出口予以豁免。这一决定被广泛视为中方释放的善意信号,为后续谈判创造了条件。
随着谈判取得进展,解决方案的轮廓逐渐清晰。
荷兰方面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中国恢复关键芯片出口并得到核实;二是安世在荷兰与中国的财务问题需同步解决。
中国商务部在11月8日的声明中明确表态,同意荷兰经济部派员来华磋商,但强调“截至目前尚未见到荷方在停止侵害中国企业合法权益和恢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稳定方面的实际行动”。
![]()
商务部发言人指出,造成当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混乱的源头和责任在荷方,希望荷方表态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尽快实质性提出建设性方案并采取实际行动。
解决方案的曙光让全球汽车产业松了一口气。德国汽车零组件供应商透露,他们已获准再次从中国出口安世半导体芯片。
德国总理默茨在巴西出席气候会谈时表示:“有正面的讯号显示出货可以重新启动……我与荷兰总理交谈后,相信这件事会顺利解决。”
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在个人社交媒体账户发布,相信中国大陆供应至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芯片将在未来几天送抵安世的客户手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