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美术学院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学生:本硕七载扎根油画系,他将画笔从画室延伸到乡村田野、边疆村落;他以党员的赤诚为底色,以专业的热爱为墨彩,在红色文化传播、城乡美育共情、文化创新探索的路上,留下了一串温暖而扎实的青春足迹。他就是范荣泽,一位用艺术守护文化根脉、用行动传递人文温度的青年学子。
![]()
范荣泽参与湖北省“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分享会暨出征仪式,作为优秀项目代表上台发言
一、以艺传薪: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马克思的故事,不该只停留在书本里。”这是范荣泽在《画说马克思》创作期间常说的话。作为湖美“艺术点亮红土地”团队核心成员,他和伙伴们耗时两月,将青年马克思的成长历程、革命事迹,转化成200余幅连环画,并作为主创成员登上央视CCTV3《青春如画》节目。
![]()
范荣泽被央视CCTV3采访并报道
为了让《画说马克思》系列连环画的画面更贴近大众,他反复考究人物服饰褶皱、场景光影,人物神态等细节,这份匠心使该系列作品成功入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展览从武汉巡展至贵州、云南,更走进社区展厅,累计吸引超万人次观展。他亲自担任展览导览,为观众现场讲解作品,让理论之花在大众心中绽放出别样光彩。
![]()
范荣泽为观众讲解“画说马克思”连环画作品
本科期间,作为油画系“青年工程”培训班负责人,他牵头策划并组织实施多场专题培训活动,创新采用“一课一创作、一课一心得”沉浸式学习模式,创新构建“思想铸魂+专业赋能”学习路径,成为艺术类院校青年思想引领与专业成长深度融合的典型实践。此外,作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活动中“画说马克思”志愿宣讲团负责人,他将宣讲活动延伸至贵州师范大学,成功打造“马克思经典共读”活动。不仅彰显当代青年的学术热忱与价值追求,更在协作中传递出阅读的时代价值。
![]()
范荣泽作为主讲人参与贵州师范大学“艺馨向党·画说马克思”志愿宣讲活动现场
二、青春手绘:让乡村文化“靓”起来
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期间,作为“艺术点亮红土地”志愿服务实践队队长,他带领团队赴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曼勒村、新疆喀什伽师县铁日木乡、新疆博州明格陶勒哈村、湖北武汉江夏区燎原村枫香云堡等地,围绕当地村寨的文化特色,深入村寨调研,为各地打造从文化提取到艺术创作的墙绘方案,将油画专业化为服务乡村的生动实践。
![]()
范荣泽参与墙画绘制
在云南曼勒村,他与新队员、服务队老成员岩温叫及景洪市团委副书记玉书记深入探讨,巧妙将当地傣族文化融入墙绘创作。在墙绘实施阶段,他协调团队分工,并带领团队克服恶劣天气、蚊虫叮咬等困难,最终让曼勒村斑驳的墙面变为明亮鲜艳的艺术作品,助力艺术赋能乡村建设。
![]()
范荣泽与团队成员及当地小朋友在墙绘前合影
范荣泽还带领团队深入喀什地区铁日木乡,调研当地民族特色文化与风土人情,挖掘衣裳、水壶等物件上的民族花纹灵感,结合喀什历史与发展脉络敲定创作方案;并组织团队邀请少数民族儿童共同参与绘制,指导队员细致打磨画面造型与细节,确保作品兼具艺术性与文化感染力。
![]()
范荣泽接受博尔塔拉新闻拍摄采访
在博州的田野间,他与团队成员创新运用3D绘画技法完成近300平米艺术创作,嵌入当地草原游牧场景、哈萨克族毡房生活风貌及民族传统图腾等元素,让静态艺术成为文旅融合的“活名片”,相关实践获新华网、央广网等30余家媒体多次报道,获博尔塔拉融媒体中心电视台专栏报道。他还带领队员在武汉江夏枫香云堡开展为期多天的墙绘创作,用墙绘美化乡村,获游客居民夸赞,助力艺术点亮乡村。
![]()
范荣泽与队员3D大地彩绘创作现场合照
三、美育传情:让孩童同心“暖”起来
作为“美润童心”“绘讲新时代”美育实践组核心成员,他积极参与团队美育支教活动,赴湖北省内外20余所中小学,服务学生700余人,配合团队持续开展“送课到校”“课程流量包”等定制活动,将深厚的艺术底蕴与精湛的专业技能带进中小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艺术表现力和审美能力,为美育事业注入勃勃生机。
![]()
范荣泽参与新疆喀什铁日木乡小学美育课堂合影
四、艺路前行:让艺术温度“沁”人心
硕士研究生期间,范荣泽聚焦志愿服务与艺创实践,多次代表团队开展宣讲分享。他先后走进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本禹志愿服务大讲堂”,并在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务队”专题培训班分享优秀项目经验;他代表在湖北省“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分享会、湖北青年志愿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中宣讲。他还参与江夏区中小学艺术教育民俗传承研究,并在湖美与藏龙三小学雷锋活动中分享,持续传递志愿精神与艺创赋能理念。
![]()
范荣泽参与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本禹志愿服务大讲堂”宣讲活动
五、朋辈领航:把艺术火种“撒”下去
“一个人的画,能点亮一处角落;一群人的画,能照亮一片土地。”范荣泽不仅精于艺术实践,更乐于将个人经验倾囊相授。作为湖美研究生会执行主席团成员和油画系班长,他积极投身学业帮扶与学生服务,参与打造“筑艺・未来”考研交流平台,系统梳理个人笔记与竞赛实践心得,精心打磨成实用方法论与资料,为众多学子提供了高效的升学指引。
此外,身兼实验艺术学院辅导员与朋辈学业导师的他,聚焦学生成长需求,开展了超20场生涯规划与升学指导活动,精准覆盖学业困惑与发展问题,累计服务学生400余人,以朋辈领航之力为艺术学子筑牢成长根基。
他还善于用文字记录这些故事,先后在中国青年网、湖北日报等国家级、省级、校级媒体平台发表80余篇新闻稿,把新疆的墙绘、云南的美育课写成“文化日记”。
![]()
在他的带动下,团队先后荣获30余项省级、国家级荣誉奖项,他说:“我只是个‘传接力棒’的人,从指导老师教授带我做乡村调研,到我带学弟学妹走边疆,这根‘文化建设的接力棒’,要一直传递下去。”
从湖美昙华林校区的画室,到新疆喀什的土墙边,再到云南傣族村寨的榕树下,范荣泽的画笔始终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为老人画下记忆里的故乡,为孩子画开艺术的种子,为乡村画亮文化的未来。他的青春里,没有空泛喧嚣的口号,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用笔触勾勒文化轮廓,用行动填满人文细节,让每一份热爱都扎根大地,让每一次创作都带着温度。这,正是当代青年最动人的模样:以文化为帆,以奋斗为桨,将个人的“小我”融入文化传承的“大我”之中。(通讯员:夏新兵、汪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