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同台亮相、磁浮技术等领域的领先成果、新技术新应用竞相面世、来自19个国家的数百家企业汇聚一堂……11月7日至9日,2025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在我市举行。
轨道交通装备不仅是株洲的城市名片、第一大产业,更是全省第二大优势产业,轨博会再次在株洲举办,对这一产业将带来哪些重要推动力、注入怎样的新动能?
01
展示株洲轨交产业硬核实力的盛会
轨博会作为我国轨道交通领域首个国家级国际专业展会,已成功举办四届。株洲连续举办三届,见证了轨博会从“行业聚会”成长为“国际平台”,从“成果展示”升级为“合作纽带”。借助这一平台,株洲轨道交通产业持续注入新动能,不断实现新突破,从而代表国家深度参与全球竞争。
轨道交通装备是株洲最闪亮的城市名片,这里产业集聚程度高、创新驱动效能强、开放合作氛围好,产业集群总规模突破1700亿元,本地配套率超80%,实现我国动车组首次出口欧洲,诞生了世界首台储能式电力牵引轻轨车辆、国内首列商业运营的中低速磁浮车辆、全球首辆氢能源智轨电车等一系列标杆产品。轨博会选择株洲,就是选择与中国轨道交通最前沿的技术、最活跃的创新和最深厚的产业底蕴面对面。
本届轨博会上,中国中车展示的CR450动车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高原双源动车组等,都是当今世界的“顶流装备”。中车株洲所展示了从牵引与控制系统到压力传感器等列车“大脑”部件,中车电机推出了中低速磁浮直线电机、大功率货运机车永磁直驱牵引电机、采用走行风冷技术的牵引变压器等列车“心脏”部件,都体现了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时代新材展示的轨道交通车载储供氢系统,储氢量超过30公斤,一次加氢续航里程达200多公里,可满足城市公共交通的长距离运营需求。一列氢能城轨列车每日行驶300公里,每年可减少碳排放66吨,相当于植树6000棵的生态效益。
非中合作与发展投资协会会长ABDUALLA ELFRID说,在株洲2025轨博会,见识了很多新技术,也只有在株洲,才可以看到最先进的智轨列车、储能式有轨电车,才能见证永磁同步牵引系统、碳纤维车体等尖端技术的实际应用。这些硬核科技,只有在株洲才能近距离感受。
02
“快速磁浮交通”走上主舞台的盛会
本届轨博会以“轨道联世界 磁浮通未来”为主题,设置五大主题展区,包括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关键零部件、前沿技术示范、智能化系统及运营维护等,并首次合并举行中国快速磁浮技术创新发展大会。
本届轨博会的最大亮点,在于重点聚焦快速磁浮技术。展会开幕式与“中国快速磁浮技术创新发展大会”合并举行。中国快速磁浮技术大会是2025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的主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秘书长王飚等围绕快速磁浮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市场前景与产业布局作主旨演讲。
在磁浮领域,2020年中车株机与湖南省磁浮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研发的磁浮列车,在长沙磁浮快线创下160.7公里/小时的国内最高时速,实现全球中速磁浮系统技术突破;2022年,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200公里商用磁浮列车落地,填补全球该速度等级技术空白,让我国磁浮技术稳居世界前列。本次轨博会,更是将这份实力推向了新高度。
依托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车株洲电机等扎根株洲的龙头企业,湖南已构建覆盖车辆、控制、轨道、承载等系统的完整产业链,实现快速磁浮交通从技术到装备的全链条自主化,在时速120公里至200公里的快速磁浮领域形成全国独有的全套技术与关键系统供应能力。
全球在运的6条磁浮线路中有2条位于湖南,湖南磁浮运营里程占全国六成。与会专家认为,磁浮不是轮轨系统的替代者,而是都市圈轨道交通的“补充者”“优化者”。磁浮交通将聚焦城市都市圈、机场联络线、噪声敏感区三大核心场景加快应用,并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升级。
“湖南正在全力推进快速磁浮交通成套技术攻关。”湖南省磁浮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梁潇表示,本次攻关不是在原系统上“修修补补”的渐进式改良,而是通过重构“车-轨-桥”构造关系、机电系统集成设计、技术标准体系等,让快速磁浮实现时速200公里内全速度谱系,应用覆盖城市轨道交通、城际铁路、市域快轨、旅游观光轨道交通全场景。
03
高效链接优质市场资源的盛会
参加此次盛会的有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府代表,中国中车、瑞典阿特拉斯、美国西屋、德国德铁、法国阿尔斯通等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高校院所、驻华使领馆、境外商协会等代表参会,国内外500余家企业机构组织参展,专业观众规模突破3万人次。
11月8日上午,由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主办的“2025装备制造业国际采购对接交流大会”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精准对接、协同共赢”为主题,创新构建了“央企+境外采购商+本地企业”三维对接体系,旨在打造一个跨国界、高效率、精准匹配的合作平台。
现场40家中外采购商与80多家株洲企业一对一对接交流。来自海内外企业的采购负责人与湖南本地及全国范围内的供应商围绕车辆部件、制动系统、智能控制、内饰材料、节能环保技术等具体产品与技术进行了多轮对接,现场交流热烈,多家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同天举行的湖南轨道交通装备智能供应链大会,着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从“国内协同”向“全球联动”升级。该活动旨在深入探讨行业供应链核心议题,分享前沿策略,并发布未来合作规划,共同推动全球轨道交通产业供应链向更高效、更稳定、更智能的方向迈进。
主旨演讲的“头脑风暴”之后,供应链大会迎来了实质性合作环节——现场签约仪式。第一批签约由中车株机与BVV、马钢、SKF、龙口丛林、株洲电机等10家国内外核心供应商签署了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第二批签约则体现了产业链的深度协同,时代电气、株洲电机、时代新材等“链上”重点企业分别与中航光电、英飞凌(Infineon)、浙江博菲等15家上下游优秀企业签署了配套合作协议。
一系列重磅签约,不仅巩固了现有合作基础,更为未来供应链的稳定与创新注入了强劲动能,是株洲强大产业生态吸引力的直接体现。
“我们是第二次来轨博会,中国产品是最好的产品,在质量上,在质量数量上都很好,现在很多国家都来中国做生意。”一位巴基斯坦企业说。另一位非洲采购商代表在洽谈中表示:“株洲的制造实力和创新能力令人印象深刻,我们带来的不仅是采购需求,更是对中国轨道交通产业链的高度认可,合作是必然。”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本届轨博会公众开放日的缤纷多彩。轨博寻迹・跨馆打卡赢双礼、轨博幸运转・好礼抱回家、音乐燃动轨道・场馆联动寻迹、童心筑梦,轨交未来等活动吸引了不少观众。小编看到,一位来自铁科院的学生在饶有兴致地观展,他不单是看新科技,还投了自己的就职简历,他说,能来参展的都是实力强劲的企业,自己毕业了也想加入他们的团队。
“轨道联世界、磁浮通未来”,对湖南和株洲的轨道交通产业来说,这是一次展示实力、链接资源、谋划未来的盛会。立足全球科技前沿,把握产业发展风口,制造名城株洲正奋力推动轨道交通产业迈向更高端。
撰文 | 株洲广电:辛闻 李敦平
编辑丨刘琰
审核丨曹理微 刘跃辉
校对 | 符政军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