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4日,上海见证了一场跨越万里的握手。中国与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基里巴斯、瑙鲁、瓦努阿图、斐济五个太平洋岛国共同签署《提升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定》,宛如五颗珍珠串联起蔚蓝太平洋上的合作纽带。
![]()
这份协议,表面看是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技术文件,实则牵动全球地缘棋局。小国拥抱着大海洋,他们的选择正悄然重塑21世纪资源争夺的规则书。
小陆地大海洋:地缘博弈中的隐形巨人
太平洋五岛国的陆地总面积仅相当于北京市大小,人口总和不及中国一座二线城市。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着惊人的反差:他们掌控的海洋专属经济区总面积达87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现有海域的两倍有余。
![]()
这片相当于太平洋总面积1/20的“蓝色领土”,蕴藏着全球未来十年所需的钴、镍等战略矿产,更是连接亚洲与美洲的航运命脉。
美国《华尔街日报》曾将太平洋岛国比作“沉睡的能源巨人”,而中国此次行动恰似为巨人注入苏醒的活力。当美国加速推进“蓝色太平洋”计划、澳大利亚增设太平洋事务专员职位时,中国选择用降低关税壁垒、共享海洋勘探技术等务实条款,回应岛国最迫切的工业化需求。
![]()
基里巴斯渔业部长塔拉蒂的感慨道出关键:“我们不需要空头支票,需要的是能让渔船装满金枪鱼的市场准入。”这种合作模式颠覆传统霸权逻辑。
中国没有效仿某些大国用军事基地换取援助的旧例,转而支持岛国将海洋资源转化为可持续发展资本。就像瑙鲁总统阿迪昂所言:“协议让我们首次感受到,小国也能平等参与规则制定。”
协议细节:从金枪鱼到5G基台的共赢图谱
框架协定看似标准的经贸文本,内里却藏着精准的共赢设计。在货物贸易领域,中国对岛国金枪鱼、海参等特产实行零关税,预计使斐济海产品年出口额增长15%。服务贸易条款更显匠心:中国企业参与岛国港口升级时,必须雇佣不低于30%本地员工,并转让部分新能源技术。
![]()
协议中关于海底光缆建设的特别条款——中国华为等企业将帮助铺设连接岛国的数字走廊,使瓦努阿图渔民能实时查询东京鱼市价格。这种“渔业+5G”的创新组合,正是中国倡导的“共享发展红利”具象化体现。
与某些国家仅聚焦军事港口的做法不同,中方投资覆盖从冷链物流到气候预警系统的全链条,使150万岛国民众直接受益。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资源开发模式。协议明确岛国保留海底矿产51%收益权,中方提供深海采矿技术并承担环保监测责任。
这种安排既回应了国际社会对“资源掠夺”的质疑,也用法律文本落实了“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如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总统帕努埃洛所说:“协议让我们从地球仪上的点缀变成了合作蓝图上的主角。”
![]()
太平洋棋局:当合作共赢遇见零和博弈
协议签署后,澳大利亚智库罗伊研究所发布报告,称太平洋正在形成“经济合作与军事同盟并行的双轨制”。这种判断折射出西方战略界的认知困境:为何中国能用经贸纽带赢得岛国信任,而传统大国却依赖安全承诺?
答案藏在太平洋的浪花里。当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仍纠结于供应链排他性条款时,中国协议已让基里巴斯渔民收到来自上海超市的订单。地缘竞争本质是发展模式的较量,五岛国选择表明,包容性合作比排他性联盟更具吸引力。 但这不意味着竞争终结。
协议签署次日,美国宣布加快对马绍尔群岛港口扩建项目的审批,日本则承诺向帕劳提供新型渔业巡逻艇。太平洋正在上演一场特殊的竞赛:比的是谁能为岛国建造更坚固的防波堤,谁能让医院获得更稳定的药品供应。
![]()
中国用实践证明,赢得尊重不在于军舰吨位,而在于能否让岛国学生用上畅通的网课系统。黄浦江边的签名墨迹未干,太平洋潮水已带来新的回响。
小国通过巧妙的战略平衡撬动大国博弈,资源合作取代军事对抗成为地缘政治新语言。当斐济商船载着木瓜驶向天津港时,世界应该读懂这种变化,21世纪的海洋秩序,终将属于懂得共饮一瓢水的智慧。
信息来源:中国与多个太平洋岛国签署《提升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定》——扬子晚报2025-11-0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