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一部古装剧登场,瞬间成为点燃华语影视的爆款大剧。
自此之后,国剧开始有了一部每逢暑假就迎来收视登顶的经典古装大剧,也成为很多的青春回忆。
时至今日,这部经典还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最佳”,被认为是无法超越的存在。
2011年,这部剧迎来翻拍,经典又迎来一批新人扛剧,民间潇洒自由的故事和深宫里的荣华富贵的生活再度上演,一群人策马奔腾走遍海角天涯的温暖故事又点燃不少人的青春岁月。
![]()
时隔14年,又等来了《还珠》,不过这一次不是翻拍,是改编短剧,严格来说这是新的版本,主角并不是熟悉的五阿哥和小燕子等群像的故事。
穿书+穿越的设定重新开启一段新的故事,用短剧的快节奏推动故事线,从另一个视角开展主角团在特殊设定下的情感线。
经典翻拍被诟病不可避免,这部短剧没有打翻拍的名义,编写符合短剧发展情节,但用了《还珠格格》的时空世界,主角的故事也在他们的时空中迎来了开端和结尾,串联起来的故事有《还珠格格》的一些经典片段。
既然如此,算是新情节的融合,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新的故事。
但自从这部短剧进入演员筹备阶段,议论之声不绝于耳,一面是对短剧版的《还珠》将有什么样惊喜的期待,一面是对经典能否得到完整还原的质疑。
![]()
伴随着新品呈现出两种争论,各种声音仍在不断发酵,保持着各自对新版的接受或不接受,对老版忠诚或者向前看的热议,不同的声音构成短剧开播的两极分化口碑。
当然,沾上经典的名头,怎么也会在制作上和内容呈现上被大众的观点发表引发热议。
短时间产出的作品和花费时间和精力投入的创作自然能不能相提并论?
《还珠格格》原版分为三部,每一部的制作周期为五个月,后期制作最长五个月,最短三个月,拍摄和后期制作加起来差不多一年才创作一部,更别提在准备开拍的时候,背后的团队所做的努力都花了多少时间。
在技术支持不够齐全的时候,大多东西主要靠人力,这些时间自然耗费不少时长。
紧接着到翻拍的新版《还珠格格》,这时候已经有了原版的拍摄经验,琼瑶亲自操刀,再加上外界条件的支持,省了许多之前靠人力在艰苦环境下带来的阻碍,节省了创作耗费的时间。
![]()
但拍摄周期9个月,后期制作4个月的时长,也看到要真正展现出优质内容,绝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事,也因此才有前段时间,李晟版本的《还珠格格》又掀起一阵浪潮,开始迎来重播,并且收视又达到顶峰的局面。
这样的后继热度冲锋和演员阵容又火了的局面,看到了这部剧的翻拍影响力,已经投入到受众的时光记忆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一笔。
但短剧顺应时代发展,制作周期短已经成为一部短剧诞生控制的范畴,2025年版的《还珠》制作周期30天,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创作。
虽说创作大环境的便利,很多步骤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创作时长,但一个月的时间创作一部一个原版一百多集,二次翻拍版本98集的作品,根本不现实,所以短剧抛开翻拍,从创新开始入手。
短剧引用其中的部分故事打造男女主的感情线,用轻喜古装剧的模式开启现代穿越古装弥补遗憾的形式。
![]()
故事主要聚焦点落在如何在穿越的世界攻克男主,女主既站在上帝视角看五阿哥和小燕子的世界,熟悉掌握情节进行的步骤,阻止或者推进可以通过她行动进行改变,同时面对突如其来属于她剧本里的故事线,她也能凭借对剧本的熟悉开启攻略男主。
短剧的脑洞大开,经典的故事和角色沦为陪衬,本质上原著核心内容不能得到理想呈现,核心放在女主在皇宫中遇到的困境和她为了拿下男主的情节上,而且虽然带有一些熟悉片段,却没有保留原汁原味,短剧的拍摄方式反而显得降级和廉价。
比如虽然开场小燕子被误认为是遗落民间的格格,紫薇在大街上冲出去大喊,后被尔康遇到救回府中的情节。
这个片段是原著的高能桥段之一,短剧也呈现出这部分进行所处时代的时间节点交代。
![]()
紫薇冲出来那一刻,演员的表演被诟病,部分声音直呼为了展现视觉的“美”,短剧的紫薇的眼神像是勾引尔康,没有对小燕子取代格格之位的情感爆发。
其次是尔康的出场,在妆容过于白搭配服装展现出的视觉,不少人直呼“僵尸出场”既视感。
![]()
![]()
毕竟是经典里的主角团,怎么样都会被比较,比较起来自然有了美与不美,美之外,还有各方面的制作和服化道等多面的探讨。
这个片段里采用短剧的慢镜头,尔康来接紫薇的短暂时刻,多个镜头围绕紫薇的一百八十度脸庞的呈现,侧脸和正脸要不断切换,尔康迈出来维护她的那一刻也是慢镜头。
![]()
![]()
慢镜头的展现贯穿,用镜头来抓住眼球的场面看起来下了功夫了,主角感情线的深入就是慢镜头的堆积,用他们的一眼万年衬托出氛围感。
虽然是改编的短剧,但在经典桥段上的新手法呈现和动不动就利用经典元素,比如bgm《当》不定时就响一下的场景,自我感动的致敬怀旧共鸣,生硬触碰经典回忆,表面上是激起回忆里的经典怀念,却没有多少人感到热泪盈眶触动,反而槽声一片。
触动灵魂深处的情感仅靠一些强行“还原”某个桥段或者经典bgm回放,吸引的受众自然也有了局限。
![]()
再者其中的主角故事线,男主和女主的故事所谓的“创新”看得出来还是那些老套的故事强行磕糖的喂糖片段,高冷男主和活泼开朗的女主碰到一起,女主强行开撩,男主步步沦陷,后续的故事两个人陷入爱河。
故事内容上仅限众所熟悉的古装和现代剧都常出现的片段,只不过放在另一个故事版本,开启“壳不一样”的故事创作,故事的新鲜感总体来说一般。
一部分声音是觉得有趣,因为无论是情节和风格都符合短剧“爽而快”的节奏,对于打发时间的受众而言,没有那么多深层顾及到底有没有把经典的“味”拍出来,只看到在观剧时能不能觉得得到了情绪价值。
![]()
站在两种角度上,看到分化的口碑皆有合理的理由,所以无论站在哪一个角度也都能通看该不该拍这部剧,也有两种回答。
站在热度和收视的角度上,短剧“黑火也是火”了,有了每年暑假都能创造高收视的经典的关联,拍摄期间已经在网上引起热潮,开播前又有一种原版和新版的主演阵容宣传,热度一下冲上来。
![]()
芒果权威平台,而不是短视频平台出品,基础受众不少,因此尽管短视频的二创剪辑大多是吐槽的声音,对其中里外进行好和不足进行评价,但二创视频不少,参与评价的热度上升,短剧热播数据上涨。
虽说比起之前的原版每次出场就冲上热搜,好评一片的局面,不能相提并论,但30天制作出来的作品能在市场上有话题和热度,冲着商业价值自然达到资本创作的期待,影视寒冬时节也算凭借“手段”火了。
但火得有限,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口碑和热度平齐高涨的局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