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海军司令迪内什·库马尔·特里帕蒂的最新表态更是点明了这一方向的决心,他表示印度本土的造船厂正以“每40天就能将一艘国产的军舰或潜艇下水”的惊人的速度在疯狂的扩张中,眼下就有52艘舰艇同时在建,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其中的深远的战略之举,其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在2035年将海军的舰队建成一支庞大的海上强国,并为此明确了到2047年实现海军的完全自力更生的目标。
![]()
这番表态瞬间让国际社会侧目——印度这是要学着中国海军“下饺子”的节奏啊!
“40天下水”的真相:下水不等于能用,扎堆入列藏着老账
首先得说清楚,印度嘴里“每40天下水一艘”这话,水分可不小。
![]()
这里有个关键误区:“下水”和“正式服役能用”根本不是一回事。
军舰下水也就是船体在船厂搭得差不多了,从船坞里漂出来而已,后面还得装设备、搞舾装、海试、验收,真要能打仗,少则两三年,慢的能拖五六年。
![]()
就说印度海军今年的“高光操作”——8个月里接连服役了三艘“尼尔吉里”级护卫舰,看着速度飞快,可细查才知道,这三艘早就在水里泡着了:首舰2019年就下了水,硬生生泡到2025年才正式入列,从下水到能用花了整整五年半;另外两艘也分别泡了三年和四年,这哪是“快”啊,分明是“慢得离谱”。
再看那“52艘同时在建”的规模,里面确实有不少硬家伙,比如P-15B“维沙卡帕特南”级驱逐舰、P-17A“尼尔吉里”级隐身护卫舰,还有法国技术的“鲉鱼”级潜艇,甚至连第二艘国产航母的筹备都算在里面了。
![]()
但这些舰艇的建造进度,实在让人着急。就说P-17A护卫舰,印度计划造7艘,首舰原定2022年服役,结果加尔各答造船厂的龙门吊突然塌了,直接砸在舰体上,一下子就推迟了三年多。
更典型的是印度第一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2009年就开工了,2022年才服役,足足耗了13年,预算从7亿美元涨到30亿美元,服役两年了,舰载机起降还老出问题,作战系统都没完全整合好,根本没法正经用。
对比中国海军的造舰效率,差距就更明显了。中国造054A护卫舰那阵儿,要是进度顺的话,从下水到服役通常也就一年半,052D驱逐舰也不过两年左右。
![]()
可印度最先进的“维沙卡帕特南”级驱逐舰,四号舰“苏拉特”号今年虽说赶了个“三舰同服”的热闹,可整个级别的四艘舰,从首舰开工到全部服役,前后用了十几年。
这速度别说跟中国比,就连一些欧洲国家都赶不上。说白了,印度这“每40天下水”更像是凑数算出来的——把不同船厂、不同进度的舰艇下水时间平均一下,真要算“能用上的速度”,恐怕得改成“每400天一艘”才靠谱。
战略算盘敲得响:想控住印度洋,还想在“印太”凑热闹
![]()
印度这么着急给海军添船,可不是一时脑子热,背后是盘了几十年的大主意。
最核心的目标,就是把印度洋变成“印度自己的海洋”。早在上世纪70年代,印度就琢磨出个“同心圆”的说法,把印度洋分成自己的“完全控制区”“中等控制区”和“软控制区”;到了莫迪当政,更直接在《确保安全海洋》那套战略里明说,要当“印度洋秩序的主导者”。
![]()
现在这52艘在建舰艇,说白了就是为这个目标打基础的“硬件支撑”。
从实际威胁来看,印度这波造舰明显是对着中国和巴基斯坦来的。
在印度洋方向,印度总担心中国海军常来常往“抢了它的主导权”,去年红海局势紧张的时候,印度一口气派了五艘防空驱逐舰过去护航,就是想秀一把自己能控住关键航道。
而在南亚这边,巴基斯坦海军近年不断更新舰艇,印度急着造更多驱逐舰、护卫舰和潜艇,就是想压过巴基斯坦一头——尤其是“鲉鱼”级潜艇和国产“歼敌者”级核潜艇,明摆着是想加强对巴基斯坦的水下威慑。
![]()
更重要的是,印度想借着造舰,在“印太战略”里多捞点话语权。这些年印度跟着美国搞“四方机制”,美日澳也乐意看到印度海军壮大——既能牵制中国,又能让印度分担点区域安全的“活儿”。
所以印度海军司令特意强调“国产”,其实是想告诉美日澳:我有自己造舰的能力,值得你们长期合作投资。比如P-17A护卫舰,用的是美国的LM-2500燃气轮机、以色列的相控阵雷达,表面说“国产化”,实则是把美以这些国家绑到自己的战车上,既解决了技术短板,又巩固了同盟关系,一举两得。
当然,这里面还有莫迪政府的“政治小心思”。“印度制造”是莫迪最看重的政绩,而海军装备国产化最能显“大国实力”。
![]()
今年三艘主战舰艇同时服役的时候,莫迪特意强调“全是本土造的”,就是想借军工成果拉选票、攒民心——毕竟对印度老百姓来说,看着自家船厂造出驱逐舰和潜艇,比听一堆经济数据可提气多了。
光鲜数据下的硬伤:船厂老出事,“国产”其实是组装
可想法再好,也架不住实际情况拉胯。印度海军这波“下饺子”的热闹背后,全是藏不住的短板和漏洞。
![]()
最让人头疼的是,印度造船厂好像自带“事故体质”,出的事都能凑成一本“灾难录”:2013年那回,“基洛”级潜艇“辛杜拉克沙克”号在船厂修的时候,直接炸沉了,18个水兵没了;2018年加登里奇造船厂的250吨龙门吊塌了,砸坏了正在建的护卫舰;2024年“布拉马普特拉”号护卫舰维修时,灭火注水太多,直接歪在港口里翻了。
就连造航母的科钦造船厂都出过荒唐事——200吨化粪池炸了,当场炸死16个工人,就这管理水平,谁能对舰艇质量放心?
![]()
更要命的是“国产化”的水分。印度嘴上喊着“自主研发”,其实大半是从全世界买零件,然后在本土拼起来。
比如“维沙卡帕特南”级驱逐舰,号称“印度神盾舰”,可核心的相控阵雷达是以色列的EL/M-2248,防空导弹是以色列的“巴拉克-8”,反舰导弹是俄印一起搞的“布拉莫斯”,就连发动机都是乌克兰的燃气轮机。
P-17A护卫舰说国产化率超过75%,可关键的动力系统、雷达、主炮全是欧美货,所谓“本土制造”,顶多是造了个船壳子,再把进口零件装上去。
![]()
这种“组装模式”最麻烦的就是容易被人“卡脖子”,还老拖进度。2022年“兰维尔”号驱逐舰爆炸,就是因为进口的二氧化碳系统漏了;“维克兰特”号航母多次延误,先是俄罗斯供的特种钢材不合格,后来换成本土钢材,又反复测试失败。
更尴尬的是,印度连维修设备都跟不上——主审计长公署早就曝光,海军连潜艇消防演练的模拟器都买不到。就这基础工业能力,说“2047年完全自力更生”,简直是想太多。
![]()
就连印度自己人都没底气。《印度时报》早就泼了冷水:按现在的造舰速度和老舰艇退役的节奏,到2030年海军顶多有160艘舰艇,离2035年175艘的目标还差一大截。
军事专家更直接:印度的“神盾舰”雷达探测距离比中美同类舰艇近一半,“巴拉克-8”导弹射程才80公里,连高速目标都拦不住,就算造得再多,真打起来也不管用。
说到底,印度海军这波“下饺子”,更像一场“摆样子的扩军”:用“下水”冒充“服役”刷数据,用“组装”冒充“国产”撑场面,用“野心”掩盖“能力”补短板。
![]()
不可否认,52艘在建舰艇确实能让印度海军规模变大,但要真成“海上强国”,光靠数量堆不出战斗力,更填不满工业基础的坑。
毕竟海军发展从来不是“比谁的饺子多”,而是“比谁的饺子煮得熟、味道好”,印度这事,估计还得琢磨好多年。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印度海军新野心:建三航母战斗群,声称目标是世界一流(上)
![]()
南方日报——印度造船业又觉得自己行了:要成为中国替代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