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财政部正式宣布,将向阿根廷提供一笔总额高达40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计划,这是近年来美国对拉美国家最大规模的一次双边财政支持。
一边是米莱在那边欢天喜地,另一边美国国内可是吵翻了天......
先说这个援助本身,数额确实很大,而且前所未有。但是要是仔细看时间点,就会发现它卡在阿根廷10月26日国会选举前出来,这就很微妙了。
美财长嘴上说的是要帮助阿根廷稳定市场,可是特朗普那边说得更直白:米莱赢选举就继续给钱,输了就撤。这不就是把经济援助直接和政治绑在一起了吗?
阿根廷国内已经有人说了,这哪是援助,分明是“公开勒索”。
米莱自从当上总统后往美国跑了10多次,这次能拿到这么多钱,确实是他外交上的一个成果。
但问题在于,美国自己家里也是一团糟,联邦政府因为预算问题已经“停摆”一个多月了。所以这笔钱在美国国内争议很大,民主党那边直接批评这是拿美国人的钱去讨好政治盟友。
再说回阿根廷国内的情况,米莱上台后搞的那套“电锯改革”确实狠,砍部门、砍开支、放开汇率,让通胀数字从26%降到了2%左右,财政也实现了盈余。
但这些漂亮数字背后,老百姓的日子其实更难过了。地铁票涨了3倍,电费涨了5倍,很多普通家庭现在都得靠子女来补贴老人养老。
有个出租车司机说得挺实在:“当初选他就是觉得要改变,现在反而更困难了。”所以,光看经济指标不行,还得看老百姓的实际感受。
阿根廷经济还有个根本问题,就是太依赖农产品出口,工业体系太弱。米莱的改革虽然动静大,但没碰到这个核心问题。反而因为削减公共支出,教育、医疗这些基础服务都受影响。
其国内有个教授说现在社会弥漫着“倦怠感”,这个形容挺准确的。
要知道,当初米莱竞选时对中国放了不少狠话,说什么和中国做生意像“和刺客交易”,结果上台后就变务实了,最近还公开说“中国是贸易伙伴”。
这个转变其实很好理解,中国是他们农产品的大买家,真要跟中国闹翻,阿根廷经济可受不了。
其实阿根廷在历史上吃过这种“选边站”的亏,上世纪90年代梅内姆政府全面倒向美国,结果美联储一加息,阿根廷就爆发了债务危机。这个教训告诉我们,把国家命运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风险太大了。
现在来看这400亿美元,它确实能帮阿根廷缓解眼前的金融危机,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阿根廷需要的是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创造稳定的就业,控制好物价。
这些都不是靠外部输血能解决的。街头抗议的民众说得更直接:“我们需要的是面包,不是政治杂技。”
说到外部援助,不同的国家确实有不同的做法,有的国家喜欢附加各种政治条件,有的则更注重实际合作。
我国在拉美的合作模式就比较务实,重点放在基建和贸易互补上,不怎么干涉别国内政。这种模式可能更值得阿根廷参考。
米莱现在面临的最大考验是如何赢得更多支持,如果他的政党不能赢得国会支持,现在的改革可能就推不动了。
但不管选举结果如何,阿根廷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饭碗问题、物价问题。政治人物在台上跳得再欢,如果老百姓的餐桌上没有面包,那一切都是空谈。
其实每个国家在发展道路上都会面临类似的选择:是要完全依赖外部力量,还是坚持自主发展?是要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果,还是脚踏实地解决根本问题?
阿根廷的现状给所有发展中国家提了个醒:外部援助可以接受,但绝不能失去自主性;改革是必要的,但必须考虑老百姓的承受能力。
米莱的舞跳得确实挺开心,但阿根廷老百姓更关心的是,这支舞跳完之后,他们的生活能不能真正好起来。
这400亿美元是机遇也是考验,用好了可以帮助阿根廷走出困境,用不好可能只会加深对外依赖。接下来就要看米莱政府怎么把握这个度了。
不过,米莱要明白,国家发展就像过日子,不能只看别人给多少钱,更要看自己会不会挣钱、会不会持家。
阿根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受过良好教育的民众,完全有能力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不被短期的利益诱惑,也不被外部的压力左右。
这条路可能走得慢一些,但一定会更稳当、更持久。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