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即日起,本报开始连载著名作家叶兆言中篇小说《通往父亲之路》。《通往父亲之路》是叶兆言以60多年的生命体验,直面、致敬、反思父辈的人生之书。在中外文学史中,父子关系早已成为永恒的文学母题。《通往父亲之路》这部6万字的中篇小说,延续了叶兆言一贯的叙述风格,平实客观,有如闲话家常,书写一个家庭三代知识分子的时代记忆。叶兆言说:“这是我一直以来想写的一部书。想说的意思也简单,就是向‘父辈’致敬。 ”
叶兆言,1957年出生,南京人。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主要作品有八卷本《叶兆言中篇小说系列》,五卷本《叶兆言短篇小说编年》,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多么顽固》《很久以来》《刻骨铭心》《仪凤之门》《璩家花园》,散文集《陈旧人物》《陈年旧事》《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等。《江苏读本》与《南京传》《南京人》为叶兆言的人文力作。
离开时,张左心里很不痛快。今天只是自己碰壁,只是自己出丑出洋相,也就罢了,没想到会害得小卞跟着一起受委屈。小卞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走出来很远,才安慰张左,说我总算明白后妈是怎么回事,总算明白你为什么不太愿意找你爸,没关系,我们另想办法。小卞说到做到,她父亲是某机关不大不小一位领导,小卞让他为张左的分配想办法,未来的岳丈嘴上说不一定有办法,说开后门不太好,可是立刻就打了电话,托人去打招呼。结果,张左还是留在了南京,有两个选择,去化工局搞行政,去中学当老师。张左不愿意搞行政,选择了去中学。
小卞比张左低一级,时间上只相差半年,他去中学报到,不久小卞也毕业了,去了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张左说你一个学历史的,去那个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意思。小卞说我也知道没意思,不过跟你说实话,学历史更没意思,我从来也没觉得学历史有什么好玩,女孩子学历史,从一开始就是错误。小卞承认自己上大学只是为了混个文凭,这一代人中小学没好好地上课,数理化程度一塌糊涂,考文科是没办法,像张左这样,居然还考上了化学系,真是太不容易
大学毕业了,自然要考虑结婚,婚房倒是现成,就是原来外公的房间。外公过世,张左搬进了这个房间,这是小楼中最好的一间房子。有一段时间,一直都是张左一个人住。右派平反,魏明韦先回来,很快陆师傅和三个孩子也一起过来,住进了小楼。张左上大学,住学校宿舍,他的房间一直空关着。魏明韦听从前同事的意见,以无房户身份回原单位,先取得了一间单身宿舍,这样就有了新房的分配资格。根据当时公房政策,有私房的不可以参与分配。陆师傅带着三个孩子回来,户口也落在魏明韦单位,就是机械局宿舍,因此虽然住在小楼里,户口并不在这。
因为地处市中心,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有风声要拆迁。当时城建拆迁很野蛮,主要是看户口,私产保护几乎不存在,也就是大概估价,三钱不值两钱地就打发了。因此最好的办法,先找买家出手,卖掉房子。旁边一家福利好的单位,正准备盖房子,看中了这块地皮,可是公家不可以买卖私房,就请懂行的人帮着操作。借张希夷的名头,买下这个小楼,当时作价一万元人民币,钱是福利好的那家单位出的,张希夷不过出个人名,然后再搞转赠手续,将房屋捐赠给福利好单位,双方签字盖章,私转公便告成功。
本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当时也绝对程序合法,福利好的单位许诺,在原址新建公房后,按户口,每户给一个小套。对张左夫妇来说,这是件好事,老房子卫生设备早就不能使用,能搬进新房子求之不得。但是陆师傅不干了,他已经住在这,虽然户口不在此处,按照现在这样的操作,岂不是要把他们赶走吗?魏明韦不吭声,她在机械局新分了房子,有了公房,不能再说话。陆师傅的态度很坚决,他可以和魏明韦离婚,离了婚,他和三个孩子没地方住,怎么办。这有点胡搅蛮缠,当时社会风气,就吃这一套,福利好单位也没办法,只好答应再拿出两个小套,给张左的两个异母兄弟。
张左的大舅二舅在国外,对卖房子不发表意见。小舅在宝鸡,对卖房子也没什么意见,毕竟也是迫不得已,可他有意见的是卖房子那一万块钱。一万块钱进出与张希夷无关,最后应该落实到谁的手里,总不能让魏明韦一家,得了那么多套房子,又不声不响地把卖房款独吞了。大舅二舅发表意见,说小妹吃了很多苦,只有他们家生活在南京,这钱就给小妹吧,外公在世,最疼小妹,这钱给了她,老人家也不会有意见。小舅坚决不答应,那年头,一万块钱对国内的人来说,不是小数目,他提出来要打官司。
真的差点闹上法庭,闹到最后,经过多方调解,这钱一分为二,小舅和魏明韦各得5000元。魏明韦从此不与小舅来往,所得的5000元重新进行分配,她和陆师傅得一半,剩下的2500元,4个孩子平分。
外公在张希夷结束干校劳动不久过世。从干校回来,过一段日子,他就会过来看望外公,谈谈读书做学问的体会,留下来吃顿便饭。也正是在那段时候,外公身体突然就变得不好了,去医院看病,也查不出有什么太大问题,医生说岁数大了,建议吃些中药。外公过世,张希夷匆匆赶过来,脸色阴沉,跪在地上,给外公磕了三个头。
这以后,有相当长时间,张希夷没再露过面。外公有退休工资,他老人家在的时候,日子还好过。外公走了,外婆没了生活来源,靠存款过日子,岁月立刻开始变得艰辛。刚开始的怨言,还是觉得多了张左一张嘴,毕竟两个人花销,要比一个人大,因此她动不动会冒出来一句:你为什么不跟你爸去过,他是你爸,为什么他就不能养你呢。这些话从来只是嘴上说说,外婆并没有真赶他走过。
(未完待续)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责 编 | 张益嘉
审 核 | 张建全
终 审 | 张嘉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