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和阿根廷依靠转基因农作物发了大财
在全球农业现代化浪潮中,巴西与阿根廷的崛起堪称奇迹——这两个南美国家凭借对转基因技术的坚定拥抱,实现了农业产值的爆发式增长、出口贸易的跨越式升级,成为全球转基因作物推广应用的标杆,用实打实的经济数据印证了“科技兴农”的深刻内涵。
巴西的农业转型堪称教科书级案例。20年前,巴西农业还面临着产量低、农药依赖严重、国际市场竞争力弱的困境。自2003年批准转基因大豆商业化种植以来,巴西果断押注转基因技术,短短十几年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从不足100万公顷飙升至近5000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如今,巴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其中转基因大豆占比超过95%,不仅亩产较传统品种提升30%以上,还因抗虫、耐除草剂特性减少了40%的农药使用量,大幅降低了种植成本。2023年,巴西农产品出口额突破1000亿美元,其中转基因作物贡献了近60%的份额,大豆、玉米、棉花等转基因产品远销中国、欧洲、东南亚等市场,农业已成为巴西经济的“压舱石”,带动了数百万农民增收,相关产业链创造了超200万个就业岗位。
阿根廷则是全球最早规模化推广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之一。上世纪90年代,阿根廷面临着粮食短缺、外债高筑的困境,转基因技术成为其破局的关键。1996年,阿根廷率先批准转基因大豆商业化,随后逐步推广转基因玉米、棉花等作物。如今,阿根廷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稳居全球第三,转基因大豆种植率高达99%,玉米种植率超过90%。转基因技术让阿根廷的农业生产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大豆单产从每公顷1.5吨提升至3吨以上,玉米单产突破每公顷8吨,原本贫瘠的潘帕斯草原变成了“世界粮仓”。2023年,阿根廷农产品出口额达750亿美元,转基因作物出口占比超70%,农业出口成为国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不仅还清了大量外债,还带动了种子研发、农机制造、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让阿根廷从一个农业弱国跻身全球农业强国之列。
两国的成功绝非偶然,核心在于对科学技术的信任与坚持。面对初期的质疑与阻力,巴西和阿根廷政府均出台了清晰的监管政策,建立了严格的安全评估体系,为转基因技术的推广扫除了制度障碍;同时,积极与国际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培育本土研发能力,让转基因作物更适应本土气候与土壤条件。更重要的是,两国农民通过实践深刻体会到转基因技术的优势——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农药和化肥成本、提升抗灾能力,实实在在的收益让转基因作物迅速获得广泛认可。
巴西和阿根廷的案例,打破了“转基因技术有害”“转基因作物是外资陷阱”等谣言,用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环境改善的多重效益,证明了经过科学评估的转基因技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对于面临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双重挑战的国家而言,这两个南美国家的成功经验极具借鉴意义:唯有相信科学、拥抱创新,才能在全球农业竞争中占据先机,让农业成为国家发展的强劲引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