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牧心
子曰:“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中庸》第二十九章
本章是孔子对“王天下”治国智慧的深邃阐释,核心在揭示君子执掌天下、少犯过失的根本路径:以“三重”为纲,以“自身修养”为基,以“百姓验证”为凭,兼合古今、天地、鬼神与圣人之理,最终成就可垂范天下的言行准则。朱子注曰:“三重,谓议礼、制度、考文。”(《四书章句集注》)就是说,“王天下”并非倚仗权势,而在于循道,议礼以定人伦秩序,制度以安百姓生计,考文以传文化血脉。
“上焉者,谓时王以前,如夏、商之礼虽善,而皆不可考。下焉者,谓圣人在下,如孔子虽善于礼,而不在尊位也”。(《四书章句集注》)。上位者的主张,本身虽善,却“无征”(缺乏实践的验证,没有结合当下实际),便成了脱离现实的空中楼阁,纵有良法亦徒具形式。“下焉者”虽有利民之策,却“不尊”(缺乏权威与正统性支撑),也终难推而行之。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论语·子路》)此二者一失于“无征”,一失于“不尊”,皆偏离“中”道,故百姓不从。
“本诸身”乃君子之道的起点,非自恃其身,而以自身修养为根本。舜之“大智”,在于其“好问而好察迩言”,先以谦卑之心修己,而后方能“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第六章)。若君子自身不修,如子路初时“好勇力,志伉直”(《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徒有外在之强,而无“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的内在定力,则其道无本,纵有善念亦难服众。故而,“本诸身”首先要学会攻克己身叫身服我,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之心志,如保罗所言“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使自身言行合于道,而后方能为天下表率。
“征诸庶民”是君子之道的验证,道之善恶非君子自定,需百姓认可;策之可行非君子自断,需百姓实践。舜之所以成“大智”,正因他“好察迩言”,细听百姓身边的浅近之言,从庶民的日用常行中验证道的真伪。若君子之道若仅纸上谈兵,不验诸百姓的饥寒疾苦,纵称“善”,亦如“上焉者”之“无征”,终难信从。孔子曰“道不远人”(《中庸》第十三章),真正的君子之道,必能融入百姓生活,使农夫能安于耕织,使工匠能专于技艺,使老者能安享晚年,民在实践中感知其善,方能从心底信服、跟从。
“考诸三王而不缪”,是君子之道的历史维度。三王(尧、舜、禹)之治,是上古圣王循道治国的典范,考诸其治,并非盲目复古,而是领略三王德治之核心精义,结合当下实际作出调整而用于民。如子路问强时,孔子不否定南方之强的“宽柔以教”与北方之强的“衽金革死而不厌”,而是取二者之长,提出“德义之勇”的中庸之强,正是“考诸往古而不缪”的体现。承古之善,避古之弊,使道既有历史厚度,又具时代活力。
“建诸天地而不悖”,是君子之道的自然维度。天地有常道,四季更迭、万物生长皆有规律,君子之道需合于此理。若治国之道违背自然,如滥伐山林、竭泽而渔,虽求利一时,终致生态失衡、百姓受灾,此即“悖天地”之过。老子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君子循天地之道,不逆天而为,使人类活动与自然和谐,方能长久安邦。
“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则是君子之道的超越与人文维度。“质诸鬼神而无疑”非迷信鬼神,而指洞悉天道规律,知“天命”之所在,如孔子“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明晓何为当为、何为不当为,故行事无所疑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指君子之道符合人性之根本,纵使百世后有圣人出现,亦会认可此道。就好比孔子的中庸之道,虽已历经千百年,如今依然熠熠生辉。此二者一为“知天”,一为“知人”,天人合一,方为至道。
故而,君子若能践行此道,则“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其举动可为天下人遵循的准则,其行为可为天下人效法的榜样,其言语可为天下人奉行的规范。远观之,百姓因仰慕其道而心生向往;近察之,百姓因感知其善而无厌弃。“王天下”之君子之所以能够获得百姓如此爱戴,并非惧于其强权,乃因其“本诸身”故能立,“征诸庶民”故能行,合天地、古今、圣人之理故能久。
《诗经》云:“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无论居于何处,皆无恶名;无论行于何方,皆不被厌弃。只因他日夜持守“本诸身、征诸庶民”之道,不偏离“三重”之纲,故能永保美誉,蚤有誉于天下。君子的美名并非与生俱来,乃是后天的修己功夫;唯有常存“庶几夙夜,以永终誉”的态度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方能得此美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