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京东、阿里资产平台,你会发现一个反常现象: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巨头扎堆卖房,甚至有地方银行一次性挂牌超2000套房源,部分价格比市价低16%-31%,125㎡的房子151万就能拿下,远低于周边180-220万的挂牌价。银行突然化身“最大房东”批量直售,这波操作绝非偶然,背后藏着楼市和经济的三重关键信号。
首先要明确:这些“银行直供房”不是普通二手房,而是不良贷款的“抵债品”。要么是企业、个人断供后,银行通过司法程序收回的产权房;要么是法拍房流拍后,银行“以物抵债”的资产。四川农信系统半年内挂牌超2.5万套,辽宁农信超1.1万套,兰州银行2025年直售房源从1130套飙升至1779套,这组数据背后,是部分借款人还贷能力下降的现实——个人经营贷不良率上升幅度超30bp,房贷不良也呈小幅上行趋势,银行只能加速“甩卖”盘活资金。
![]()
更值得关注的是,银行选择“直售”而非传统法拍,透露了对市场的清醒判断。以往法拍房处置周期长达两年,2025年法拍房挂拍量激增但成交量低迷,平均折价率超30%仍难成交。相比之下,银行直售产权清晰、无隐性纠纷,还能通过低价快速变现,这既是银行应对不良资产的“自救”,也说明楼市去化压力仍在——如果市场交易活跃,银行没必要主动降价让利。
![]()
对普通人来说,这波“银行卖房潮”是机遇也是警示,不同人群需精准应对:
• 刚需购房者:8万一套的商住房、9.9万起售的老破小确实诱人,但要警惕远郊、配套薄弱的房源,优先选择核心城区低溢价标的,避免踩入“低价陷阱”;
• 远郊投资客:若所在区域有大量银行直供房集中入市,建议适度降价变现——齐齐哈尔已有投资客因银行低价房源,被迫降价10%才能出手,拖延可能面临更大损失;
• 核心区自住房业主:无需过度恐慌,一线城市核心区银行直供房占比极低,即便有少量低价房源,也难撼动区域供需平衡,北京、上海核心区二手房均价仅微降0.8%就是证明。
说到底,银行批量直售房产,本质是楼市“去杠杆、挤泡沫”的必然结果。它释放的核心信号很明确:楼市分化只会越来越明显,远郊、非核心区的投资属性持续减弱,而核心区优质房产仍具抗跌性;同时,银行正在通过市场化手段化解风险,避免不良资产累积。
![]()
对整个市场而言,这不是“崩盘信号”,而是回归理性的过程。银行直供房成交量占全国二手房比重不足1%,难以撼动整体房价体系,但它提醒我们:买房早已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刚需自住可择机捡漏,盲目投资需慎之又慎。
你所在的城市有银行直供房吗?如果遇到低于市价20%的房源,你会入手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