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未经许可的跨洋“隔代接送”牵出婆媳间的亲情纠葛,多次拨打电话后每一声的“无人接听”将孩子母亲的焦急与牵挂反复拉扯。近日,东洲区人民法院立案庭与民事一庭高效协调配合,成功化解了一起特殊的抚养纠纷,帮助婆媳二人打通沟通壁垒,帮助外籍幼童重归母亲怀抱。
![]()
*以上图片由AI工具生成
![]()
葛女士与刘先生系夫妻关系,二人常年居住在美国并育有一子凯文(化名)。2025年9月初,葛女士回国探亲,三岁的凯文暂由在美国旅游的婆婆周某照顾。9月末,葛女士通过朋友得知婆婆周某已将凯文带回中国,电话不接、微信不回,报警之后婆婆周某仍一直躲避,心急如焚的葛女士一纸诉状递交至东洲区人民法院,请求法院判令周某将凯文送回。
案件立案后,考虑到原被告双方是婆媳关系,调解更有利于在化解矛盾过程中修复亲情。在征得葛女士同意后,案件进入先行调解程序。为进一步促进解纷工作有力度更有温度,在通过派出所、社区查找周某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的同时,立案庭庭长胡善福通过综治中心与区妇联工作人员进行联络对接,为后续解纷工作做好充足准备。10月17日,胡庭长与诉调对接人员徐菲菲、特邀调解员徐志成前往周某家中,多次敲门没有得到回应并从隔壁邻居处得知周某近期未归家后,向邻居讲明案件原委与相关法律规定,恳请邻居如果能联系上周某,向其传达葛女士对儿子凯文的牵挂和法院的司法善意,希望周某能主动出面协商。
![]()
![]()
![]()
周某的不出面让案件在先行调解阶段一时之间陷入困局,先行调解的调解期限有限,且为尽快解决葛女士的困境,此案件也不适宜延长调解期限,故案件立刻进入审理程序,由民事一庭法官张智承办。张智法官以立案庭提供的线索为基础,进一步扩大查找范围。与此同时,胡庭长继续联络社区、向周某经常联络的亲朋好友询问沟通,实时与张法官共享最新信息。经过立审两端高效衔接、信息互通,两位法官最终通过周某丈夫的妹妹刘某与周某取得了联系,解纷工作终于进入与当事人的正式沟通阶段。
![]()
*以上图片由AI工具生成
通过刘某,胡庭长与张法官以幼童权益保护为核心,以情理法交融的方式向周某开展劝解工作。一方面,向周某释明法律边界,明确未经孩子母亲允许,擅自将孩子带离且失联的行为既不合理也不合法,且陌生的文化环境对外籍幼童凯文的成长易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从亲情角度出发,引导周某换位思考葛女士与凯文长期分离下母子之间彼此思念的惦念与苦楚。
最终,在立审协调配合的共同努力下,周某放下执念,主动联系葛女士表达其往日对孙子的思念和近期对儿子儿媳婚姻生活中经常争吵的担忧,也为此次情急之下将孙子抱回的冲动行为向葛女士表达歉意,并亲自将凯文送回母亲葛女士身边。
![]()
此案的妥善解决,是法院立审协调配合机制高效运转的生动缩影,立案庭精准摸排、信息赋能、主动挺前,审判庭靶向发力、情理兼顾,两端无缝衔接,协同作战下成功化解这起“找人难”的抚养纠纷,既守住了外籍幼童的合法权益,也以司法力量从源头上化解亲情矛盾,守护家庭的安宁与团圆。
来源:东洲区人民法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