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香港高等法院的一纸裁决,让这位曾经被称为“并购狂人”的山西商人,终于带企业从债务泥潭中走出。
11月5日,融创中国发布公告,约96亿美元的境外债务重组获香港高等法院批准。
至此,重组计划条件均已达成,这标志着融创成为首家完成境外债务重组的大型房企。
对于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来说,这是一个里程碑时刻。
自2023年启动债务重组至今,这位年过六旬的企业家带领融创经历了艰难跋涉。
从4月公布重组方案,到6月迈过75%支持率门槛,再到10月获98.5%债权人投票赞成,融创的化债之路终于画上句号。
![]()
狂人与赌徒
“我不相信土地市场能这么涨。”2016年,孙宏斌在公开场合如此表态,随后融创停止了土地竞拍。
但他从不是真正的保守派,只是换了种方式进攻。并购成为孙宏斌“曲线拿地”的新方法。
2016年,孙宏斌在并购市场投入高达444.86亿元,完成至少13笔交易。那一年,他在并购和公开拿地两项上的花费超过1000亿元。
在业界,孙宏斌有了“并购狂人”的称号。
他的并购策略有三个特点:时机上多选择在标的出现危机时;手法迅速;留有余地,可进可退。
期间,虽然对绿城、佳兆业和雨润的并购都失败了,但因为融创价格好商量、不斤斤计较,在并购市场打响了名声,很多项目都主动找上门来谈合作。
2017年,孙宏斌的并购豪赌达到顶峰。先是年初斥资150亿元驰援乐视,后是7月以631.7亿元收购万达商业旗下13个文旅项目和76家酒店。仅这两笔交易,就花掉了近800亿元。
算上其他零散并购,上半年融创就在并购市场烧掉了1000多亿元。
面对外界关于融创过于激进的质疑,孙宏斌曾有一段自我剖析:“我其实不是一个激进的人。江湖上都说我激进,我真的不是一个激进的人,我骨子里是一个偏理性的人,厌恶风险。”
“朋友说人有不知死和不怕死之分,我应该是不怕死的。”孙宏斌如此评价自己。
![]()
从顺驰到融创
孙宏斌的人生经历,远比商战小说精彩。
1988年,25岁的孙宏斌进入联想,不到两年时间,就从普通员工干到主任经理,1990年更是火箭式上升为联想集团企业发展部经理。
时年27岁的他,一度被视为柳传志的接班人。
但这一年,孙宏斌在联想搞起了“山头”,公开宣称其“企业部的利益高于一切”。柳传志亲手将孙宏斌送进了监狱,案由是“挪用公款”。
1994年,孙宏斌重获自由。令人惊讶的是,柳传志给了他50万元的启动资金。孙宏斌用这笔钱在天津创办顺驰,进军房地产。
2003年,孙宏斌在一次论坛上撂下“狠话”:“我们的中长期战略是要做全国第一,也就是要超过在座诸位,包括王总。”
王石则回道:“你不可能这么快超过万科,是不是要注意控制风险?”
顺驰的确以惊人速度扩张。一位当年曾与顺驰一同竞标过土地的房地产企业老总回忆:“顺驰太猛了,我们出50亿元,他们就敢报价70亿元,就是抢地。”
2004年,顺驰以127亿元的销售额拿到了房地产行业的销售冠军。但背后的风险开始凸显,资金链断裂和巨额的土地出让金让顺驰负债累累。
2006年,孙宏斌将顺驰出售。但在顺驰失控之前,孙宏斌已创立了融创,他将全部精力投向融创。
2010年,融创中国在香港上市。2016年,融创中国实现销售金额1553.1亿元,跻身中国房企前十位。
然后,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2021年下半年,融创的资金问题开始显露端倪。
2021年9月,融创绍兴公司的一封求助信在网上流传,称融创集团“现金流流动性也碰到了很大的障碍和困难”。随后融创澄清此为“误操作”,但市场疑虑未消。
2022年初,融创的流动性问题全面爆发。2022年1月,融创中国合同销售金额同比下降约20.6%。2月,穆迪、标普等机构纷纷下调融创评级。
与此同时,市场上出现大量关于融创商票逾期的投诉。3月,融创推动“20融创01”和“21融创03”两笔债务展期。
为缓解资金压力,融创自2021年下半年起采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但未能阻止危机。2022年5月12日,融创正式公告美元债利息违约。
![]()
化债与新生
为化解危机,融创开启了漫长的债务重组之路。
2023年,融创率先完成第一轮境外债重组,采取“化债+展期”的主体思路,创新引入强制可转债选项,推出含有新票据、可转换债券、强制可转换债券、融创服务股票的可选“菜单”,受到债权人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大股东此前提供的4.5亿美元无息借款,也和债权人同等条件同期转股。这些凸显担当和诚意的举措,给市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受行业持续深度调整、市场恢复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企业仍未能转入正常经营轨道。
之后,孙宏斌被迫启动第二轮、更为彻底的境外债重组。4月17日,融创正式公布重组方案并与初始同意债权人签署重组支持协议。
随后,相关境外债务未偿还本金总额超75%的债权人已签署加入重组支持协议的函件。
10月14日,融创宣布境外债重组方案获得超98%的债权人通过。参与投票的1492名债权人中,1469人投下赞成票,债权金额支持率高达94.5%,远超香港法律规定的75%门槛。
11月5日,香港高等法院的批准为这场重组画上句号。根据计划,融创推出全额债转股选项,将向债权人分派两种新的强制可转换债。
根据计划,融创向债权人分派两种新的强制可转换债券:一类转股价为6.80港元/股,可在重组生效日起6个月内转股;另一类转股价为3.85港元/股,可在重组后18至30个月内转股。
在境内、境外债务重组全部完成后,融创整体偿债压力预计下降近600亿元,每年可节约大量的利息支出。
孙宏斌带领融创闯过了最危险的债务雷区。但债务重组成功只是融闯过的第一道“生死关”,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经营业绩改善是融创面临的首要挑战。2025年上半年,融创中国收入199.9亿元,同比减少41.7%;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28.1亿元。
销售数据也反映出类似情况。2025年1-9月,融创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317.6亿元,虽然同比下降12.87%,但每平方米销售均价同比上涨近1.14万元,达到约3.17万元/平方米,显示产品溢价能力有所提升。
“保交付”是融创的另一项重要任务。2025年是融创保交付的关键年,全年计划冲刺超5万套交付。三年间,融创累计交付量约70万套,于今年末有望基本完成保交付工作。
由此看来,告别债务危机只是开始。接下来,保交付、稳经营、转型发展,将是孙宏斌和融创中国真正需要面对的长期战役。
![]()
房产|楼市|企业|人物|项目
石头侃房已入驻全媒体平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