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投稿论文的过程中大家是否为顶刊的高门槛望而却步?是否在“不发表就出局”的压力下想寻觅一个快速通道?
所以当看到那些审稿神速、录用率高的小众或新创期刊时,心动又犹豫。
可究竟是“潜力股”?还是“水刊”?这其中蕴含着机遇,也伴随着风险,小E今天就来和大家唠唠。
诱惑与陷阱:新刊的“双面人生”
新刊投稿的红利期:机遇与优势
对于有迫切发表需求的科研人,新刊或小众期刊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审稿快、录用率高是许多新创期刊吸引作者的亮点。
在创刊初期,期刊往往急需稿源来丰富内容、提升知名度,因此对投稿相对友好:审稿周期短、通过率较高。有些期刊几乎是“投稿就中”,基本不设高门槛。
例如,据统计2023年SSCI期刊平均录用率约为23.5%,但有23本跨学科期刊的录用率超过40%——不少新兴期刊就位列其中。这意味着在这些刊物投稿,中稿几率远高于老牌期刊。
新刊为了快速建立声誉,编辑部也常表现得积极主动。编辑有时会热情邀请领域学者投稿,积极与作者沟通修改,以期刊发展眼光挑选“潜力”论文。
对投稿新手来说,这种良性互动有助于了解审稿流程、提高论文质量。在审稿速度上,新刊往往更胜一筹:由于投稿量相对较少且流程简化,从提交到收到反馈常在数周到2个月内即可完成,比传统期刊数月漫长等待要快得多。有的开放获取新刊甚至免收版面费、2个月内完成审稿,以优惠政策吸引稿件。
![]()
此外,小众领域的新刊往往专注于新兴交叉学科或细分领域,稿件竞争相对没那么激烈。如果我们的研究方向较冷门,在这些期刊发表成功率更高。
编辑对于新领域、新方法持开放态度,早期投稿更容易被接受。总之,把握新刊创立初期的“红利期”,快审快录用、编辑热情、门槛适中,为很多人提供了理想的试水舞台。
潜在风险:小刊影响力隐忧与“水刊”陷阱
当然,新刊投稿的便利背后也有不可忽视的风险
·首先是期刊影响力有限。新创刊物往往尚未获得影响因子,或影响因子很低。即使文章发表了,因为期刊知名度不高,可能难以被同行关注和引用,研究影响力受限。
一些评审和考核体系对新刊认可度低,发表在无影响因子期刊上的论文在职称评定或项目申请中含金量较低。若一味追求“易发”,长期看可能陷入只在低影响力刊物积累论文的困境。
· 其次,新刊的发展前景不确定。有的期刊昙花一现,创刊几年后可能由于稿源不足、运营不善而停刊;有的虽存续但未能进入主流数据库检索,影响力止步不前。更严重的是,某些曾被视作“潜力新刊”的期刊后来可能出现学术不端或异常指标,被数据库除名或机构拉入黑名单。
例如肿瘤学新刊《Oncotarget》2010年创刊后高速发展、一度被誉为领域新星 ,大量作者蜂拥投稿,但在2017年因质量问题被SCI索引剔除,令众多已发表论文的作者受到波及,蒙受损失。
![]()
短短几年从明星变“弃儿”的案例提醒我们:新刊未来能否保持质量、持续发展存在不确定性。把重要成果投向此类期刊,可能面临将来期刊跌出核心索引、自己论文被“降级”的风险。
· 更需要警惕的是良莠不齐的“水刊”和掠夺性期刊混杂其中。“水刊”指虽有正规刊号、能检索但学术水平低劣的期刊,它们往往以盈利为目的,不注重论文质量。这些期刊可能审稿流程敷衍,缺乏严格的同行评审,甚至几天内草草接受论文发表。为了牟利,“水刊”往往向作者收取高额版面费,费用远超合理水平。
![]()
*以被称为“新四大水刊”之首的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为例,其审稿速度快也是受学者欢迎的一点。除了标准出版服务,该刊还提供快速发表服务,你愿意多加钱,40天内文章就能发布。
许多“水刊”投稿范围极广,各种领域文章来者不拒,只为多收稿多收钱。结果是在此类期刊发表的论文大多质量欠佳、无人引用,不仅无法为学术圈作出贡献,作者自己的声誉也可能受损。
更有甚者,一些掠夺性期刊假借学术期刊之名行骗,完全无正规编辑部和评审流程,投稿给它们无异于把成果打了水漂。一旦误入这些陷阱,可能遭遇论文发表后无人承认、甚至付费后论文不被真正发表的糟糕结局。
辨别“潜力股”新刊的6大标准
要在众多新刊中挑选出靠谱的“潜力股”而非滥竽充数的水刊,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期刊资质:
知名主办单位或出版集团
首先关注期刊的背景。
优先考虑由权威学协会或国际知名出版商主办的新刊,例如 Springer Nature、Elsevier、Wiley、IEEE 等传统出版社,或 MDPI、Frontiers 这类大型开放获取出版集团。这些出版社对新刊有基本质量把控,不大会出现假刊行为。
相反,来历不明的小出版社杂志需要格外谨慎。有无正规的办刊资质、官网域名是否正规,也是基本的判断点。
是否被主流数据库收录
新刊创立一年左右通常会申请被各大数据库索引收录。检索期刊在DOAJ、Scopus、EI、PubMed/Medline或ESCI/SCIE等数据库的收录情况。若期刊已被权威数据库收录,说明通过了一定学术审查,可信度较高。
反之,一个办了好几年仍不被任何主流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就要怀疑其学术质量了。此外,可留意国内出版主管部门或高校图书馆是否对该刊有预警或黑名单提醒(例如某些单位曾将部分容易水的期刊列为“不予认可”)。
编委会阵容与透明度
正规的学术期刊都会在官网公开主编、副主编及编委会成员名单。查看这些编辑是否具有真实且可靠的学术背景。通常“潜力股”新刊会邀请业内有一定声望的教授学者担任编委,其单位邮箱联系方式公开透明。
若某刊物网站上找不到编辑和编委信息,或声称的编委大多来头可疑(比如从未听说的机构、私人邮箱),那基本可以断定质量堪忧。真实强大的编委团队意味着期刊有专业力量把关学术质量,这是新刊日后发展的基石。
审稿流程规范严谨
通过期刊的投稿指南或以往作者反馈,了解其审稿机制。值得信赖的期刊通常执行严格的同行评议制度,有明确的审稿周期和环节说明,不会轻易越过专家评审直接录用。
相反,如果一个期刊对外宣传“快速几日内发表”或接受率近乎100%,就要极度警惕——过分宽松往往意味着把关不严。我们可以尝试查询该刊已发表论文的质量,或者在学术圈打听前辈投稿经历。如果普遍反映该刊“审稿很水”“基本不拒稿”,那么再诱人的速度也不值得冒险。
规范的审稿、合理的退修和拒稿率,才是保证刊物含金量的关键。
文章处理费(APC)合理透明
开放获取期刊通常向作者收取APC作为运营经费,但费用应在合理范围并提前公示。判断“潜力股”新刊时,看看其官网是否清楚列出版面费/APC金额,有无额外隐藏收费。一般来说,不同领域OA期刊的APC有大致行情,新刊为了吸引稿件可能费用偏低或适中。
如果发现某期刊收费异常昂贵,远高于同领域平均水平,或是发表后又临时索要各种费用,就要怀疑其动机。相反,如果期刊明确声明免APC(不少创刊初期的刊物会限时免收费)或费用合理且有减免政策,表明其运营比较规范、重视长远口碑而非急功近利捞钱。
期刊定位明确且有发展规划
关注期刊Aim & Scope等介绍,了解其学科定位和办刊宗旨。优质新刊往往针对某一专业或交叉领域有清晰的主题方向,目标读者是谁,拟解决哪些学术问题,这些信息越具体越好。
也可留意创刊序言或编辑部致辞,看主编对期刊未来发展的展望。如果一个期刊定位模糊、什么文章都收(投稿范围过于宽泛)、缺乏长期规划,那可能只是趁热度圈稿子的“水刊”。
反之,有明确主题和发展目标的新刊更可能逐步建立口碑。比如某些Nature子刊、新兴专业期刊,一开始就立志填补领域空白、追求高标准,这类“高起点新刊”值得信赖。
总之,判定时应综合考量、灵活运用,例如知名出版社的新刊也可能水平参差,需要结合其他指标验证。但总体而言,满足以上多数条件的期刊,往往更有潜力成为“黑马”,而如果大部分指标都不达标,那十有八九就是“水分”很大的刊物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