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房子就结不了婚?
![]()
这句魔咒在北京已经不好使了。
![]()
昨晚刷到2023中国青年婚恋白皮书,一句话把我看愣:有房这事儿直接滑到第七,情绪稳定杀进前三。
房子不香了?
我先把报告甩我妈群里,群里先炸开锅。
我妈第一反应是:那以后看啥?
我把群静音,把报告翻来覆去读两遍,最后发现一个扎心细节——63%的姑娘现在问的不是你有几套房,而是你失业了还能撑几个月。
抗风险能力这词儿原来长这样:存折里躺着的不是首付,是一旦被封小区也饿不死的底气。
我表姐上周相了个男的,互联网大厂,账面工资高得吓人,对方妈妈一句“房贷三十年”直接劝退:哪天裁员了喝西北风还月供?
以前看房本,现在看职业。
公务员、医生、教师突然吃香到离谱,稳定压过一切。
不止如此,长租公寓、共有产权房通通上桌,46%的95后明确说,能不能跟父母一起住反而成了前置题。
身边真事儿:哥们小郭领证前跟丈母娘表态,婚后老人一间主卧,他和老婆睡书房改的榻榻米丈母娘笑得合不拢嘴,当场就把彩礼降了五万。
房子只是开场。
现在挑人先看人品三观,但三观长啥样也升级了。
社交媒体随手骂人一句直接出局,游戏氪十万不眨眼也亮红灯。
我妹上个月分手,就因为发现男友在论坛里组队网暴陌生人。
三观碎片化到宠物:民政局2022年离婚诉讼里,17%的夫妻因为狗要不要上床撕到法院。
听起来离谱,却是真的。
情绪稳不稳不再靠嘴说,密室逃脱、自驾游成了试金石。
去年十一,闺蜜和准老公去川藏线,爆胎后男的蹲在318国道上哇哇哭,她方向盘一抢,自己换备胎一脚油门开到理塘,回来直接退婚。
心理圈子统计,今年婚前情绪管理咨询量暴涨210%,收费一小时八百还得排队到下月。
副业成新滤镜。
![]()
新媒体、理财、摆摊都算加分项。
人力圈流传一个数字:会跨界的人相亲市场竞争力直接抬37%。
我自己写公众号接广告,丈母娘听说我能靠写影评月入五千,立刻把女儿的手递过来握手。
原生家庭也不停在变。
“隐形啃老”四个字冒头,52%的人被对方父母“偶尔周转”吓退。
独生子女时代结束,多子女家庭争遗产提前上演预演。
最离谱的是家庭群,谁家群里动不动甩砍价链接、语音轰.炸,直接被另一方判社交死刑。
真事:同事小林退群保姻缘,把婆婆、七大姑八大姨统统折叠,换半年清净。
健康也卷。
除了体检,心理筛查成了北上广深婚检套餐标配。
睡觉作息对不上也掰:晚睡党碰到九点熄灯族,同居第一周就抢枕头。
基因报告互换成了高知标配,15%的人相亲桌上递U盘:我有地中海贫血基因,你有吗?
今年冒出第六项——数字素养。
拆开来直白:会不会分辨谣言、愿不愿意晒娃、打不打游戏到通宵。
媒人说,现在有姑娘直接问:你刷短视频到几点?
答凌晨两点的直接Pass。
我爸妈听得一愣一愣。
我把报告最后一页截图甩过去:多维评估的婚姻满意度比只看钱高出2.3倍。
我妈没吭声,隔三分钟发来一句:那先把群里的砍价链接删了。
我回她一个OK,顺手把家庭群名改成了“情绪稳定示范组”。
一句话,房子不再是通关文牒,会换轮胎、睡得早、不在网上骂人、兜里随时能掏出让全家吃半个月的积蓄,才是新的入场券。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