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记者 李唯一
“古田是我们的家,饮水思源、造福桑梓是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也是我们正引导后辈努力去做的。”11月9日,回到家乡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参加第七届古田同乡恳亲大会的华侨林华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古田是千年古县,也是“闽东第一侨乡”。明代已有古田人出国谋生并侨居国外,到了清末,古田人开始大规模移民至马来西亚谋生、创业,后逐渐遍布东南亚。上世纪70年代起,大量古田人因求学、务工、经商而侨居世界各地,向着橡胶加工业、木材加工业、金融业等领域“进军”,做出一番事业。目前,古田县户籍人口不过43万,旅外华侨华人却有35万,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
11月10日起,随着第七届古田同乡恳亲大会拉开帷幕,近300名古田籍华侨华人将从五湖四海赶回家乡,共襄盛举。
作为马来西亚罐头食品协会主席的林华恩,也在受邀之列。林华恩是“侨三代”,上世纪30年代,他的爷爷漂洋过海到了马来西亚做生意。“上世纪90年代,我的长辈带我第一次回到古田,那是我对家乡的‘第一印象’。”出生于异国他乡的林华恩,从小在长辈的耳濡目染间了解了家乡的面貌。
![]()
古田籍华侨、马来西亚罐头食品协会主席林华恩。实习生 郑舒尘摄
虽然工作繁忙,但林华恩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回家乡看看。他表示,每次回到家乡就觉得家乡的变化很大、进步很快。“古田的新发展、新面貌是海内外古田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只有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才能更好地回馈家乡。”
同乡恳亲大会是海内外古田人的一次“大聚会”,让林华恩感念于家乡的惦念。“古田籍的华侨华人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从世界多地聚到一起、回家看看,共同为家乡的经济发展献计,这是我们在外游子可遇不可求的宝贵机遇。”本次大会,他也特意拉上侄子——古田籍“侨四代”林继雄一起,为家乡发展出些“新点子”。
“大家对‘菌汤火锅’这一选项习以为常,但东南亚暂时没有大面积推广这种汤底。”林继雄敏锐地将关注点放在“菌汤锅”上,“古田作为‘中国食用菌之都’,食用菌产品丰富,相信随着菌汤火锅在海外的推广,古田的食用菌也会更多地‘出海’。”
![]()
古田籍华侨林继雄。实习生 郑舒尘摄
年逾花甲的卢晓与林华恩、林继雄一样,也是在外打拼的众多古田籍海外侨胞中的一员。但与林华恩不同的是,卢晓是家里的“侨一代”。
如今,聊起这段“白手起家”的经历,已是秘鲁福建同乡会会长的卢晓坦言:“我是土生土长的古田人,二十多岁时赶上‘下海做生意的潮流’而背井离乡,想为家乡及亲人的未来探寻更多可能。”
刚到秘鲁时,不会说英语和西班牙语的卢晓从餐馆洗碗工做起,一边学语言、一边学业务,开启了一段艰苦创业、漂泊打拼的日子。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凭着福建人‘爱拼才会赢’的信条,出去闯一闯、试一试”,而那时的他未曾想过,三十余年后的自己,成为涉猎餐饮、建材等多领域的海外企业家,有了反哺家乡的能力。
![]()
古田籍华侨、秘鲁福建同乡会会长卢晓。实习生 郑舒尘摄
“强大的祖国是我们华侨在海外的坚实后盾。”卢晓说,“我个人、我的企业能够发展至今,离不开家乡的支持,我也希望为家乡多付出一点。”
趁着本次回乡参加同乡恳亲大会的契机,卢晓想着能否将家乡的食用菌带到海外种植,此前他已进行了一些调研和论证。“古田是全国最早发展食用菌种植的地区之一,目前已开发生产38种菌类,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把家乡的有机食品搬到南美国家的餐桌上。”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自2004年首届古田同乡恳亲大会举办以来,这场跨越山海的“回乡之约”已持续二十余载。未来几天,数百名回乡恳亲的古田人将奔赴家乡,当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到家的怀抱,对故土深藏于心的乡愁不仅变得有迹可“寻”,还能够让家乡日新月异,拥有更多新发展、新面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