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六代机真要装备激光炮吗?歼36未来空战靠激光“点射”就能秒杀导弹,这样的设想或许已经在歼11上实验,没想到央视公布歼11挂载的“胶囊吊舱”,竟然是激光武器试验版,机炮时代真要被“光速淘汰”了吗?
现在开始我们今天的主题:中国空战黑科技。
终极形态
在当下定向能武器已经是兵家必争之地的情况下,中国六代机特别是歼36,挂载激光武器似乎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特别是外媒分析指出,中国六代机的发展路径与西方完全不同,其中一项核心突破点很可能就在于率先了集成定向能武器,比如激光或微波武器,从而重塑空战规则。
![]()
甚至有西方军事专家分析认为,中国六代机的宽大机头和侧向雷达孔径,以及三发动机设计,并非单纯是为了追求飞行性能,而是为了容纳大功率雷达和电子战系统,并且为定向能武器预留空间。尤其是三发动机的配置,就暗示了对机载电力系统的极致要求。
像激光武器一般需要兆瓦级俄瞬时供电,而传统战机发电量只有数百千瓦,比如F35就只有400千瓦。如果中国能成功解决电力瓶颈,六代机或将成为空中移动充电宝兼激光炮台,实现从超视距打击到光速拦截的降维打击。
地狱难度
不过战机搭载激光武器看似酷炫,实际却面临两大“绝命关卡”,电力供应与热能管理。美国曾经就试图测试机载激光武器,但却因功率不足导致射程仅又几百米,最终不得不在2024年放弃项目。
![]()
而且中国即便能通过三发设计,解决电力焦虑,提供高能激光武器单次脉冲就要消耗的兆瓦级电力,但散热这个大BOSS依然不容小觑。
因为激光发射时产生的巨量热能如果不能高效散热,不但会烧毁武器自身,还可能烤熟机身蒙皮。
但是中国的方案或许就藏身在智能电力管理系统和热回收技术中。参考央视曝光的“战机电机能量综合系统”来看,六代机很可能会通过燃气轮机与发电机集成供电,再搭配脉冲式能量分配策略,平时蓄能战时短时爆发。
![]()
换句话说激光炮未必需要“持续照射”,而是像“闪现技能”一样,用脉冲式点射来袭击战机导弹。
胶囊吊舱
不要觉得这很遥远,实际上激光武器已经在技术试水了。歼11挂载的圆柱形吊舱,被戏称为“超大号胶囊”,但实际上是激光武器试验平台。
而之所以先选择歼11进行实验的原因也很务实,这款苏27仿制机型已经进入退役周期,但保有量达到了450架以上。
![]()
既然已经不是主力作战机型,而且还保留了苏27家族气动布局超稳定的特点,便被用来作为各种改装型号,成为空军新装备和新系统的实验平台,此前涡扇10发动机和爆轰发动机都是由它率先测试的。
而此次激光吊舱试验在它身上进行,自然也暗示了两大方向,一是要进行技术验证,测试激光武器在真实飞行环境下的电力适配和瞄准稳定性,以及散热效率等。
![]()
二是要进行战术探索,在这款实战型的飞机上,激光武器很可能优先用于近距离防御测试,比如拦截巡航导弹无人机或者低慢小目标,当然还远远没有到取代远程空空导弹的程度。
不过用激光在20公里内“点射”导弹,可比机炮来的更精准更高效,而且一发入魂节能环保,简直不要太香。
超级卷王
如果激光炮成功上机,机炮的“铁饭碗”恐怕不保。光速打击的效能也会“卷死”传统弹药。它不光能以光速命中目标,而且无需计算弹道,真正实现指哪打哪,未来空战即便对方有机会实现突防,狗斗模式也会直接进入秒杀模式。
![]()
甚至最爽的是弹药无限,只要战机有油发电,激光炮理论上弹药管饱,而一般战机的机炮仅一两百发备弹,打完就得“裸奔”。
激光系统还能省去供弹机构和沉重的炮管,这样让战机重量更低就带来了更多的拓展可能,进一步大胆设想,或许不仅能防空还能对地,甚至反卫星。
不过激光炮目前仍然属于高端局的装备,需要攻克大气散射和云层衰减等问题,并且对付重型装甲目标时还只是挠痒痒。
![]()
不国针对导弹无人机等“脆皮”目标,已经无疑是性价比杀手。因此外媒推测歼36很可能搭载激光武器,但现实路径或许是“分步走”,先以外挂吊舱测试,成熟后再集成到机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