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妈”两个字,我过去连打字都嫌脏手。
5月6号,石家庄,我媳妇挺着八个月肚子把厨房门一摔:“谁再敢喊‘后妈’,我跟谁急!”——原因是,56岁的继母端着一盘自己学炸的糖糕站在门口,手背全是油泡,还在冲我们笑。那一刻,我脑子里只有一个问号:这女人图啥?她没生我,没养我,甚至和我爸领证时我都二十出头了,她凭什么把日子过成亲妈?
![]()
我奶先给出了答案。老太太摔了胯,躺床上三个月,是谁跟单位请假两头跑?是我爸。可我爸连煮小米粥都糊锅,真正夜里擦身、白天抬上轮椅的是继母。她南方人,听不清河北方言,就把“茄子”“西葫芦”写在便利贴上贴满厨房墙;不会擀饺子皮,就买回两斤面天天练,最后把面盆都摔了仨。我媳妇第一次孕吐,吐了她一身,她只说一句“衣裳可以洗,娃得舒服”,转头把酸菜鱼全倒进垃圾桶——那是她最爱的一口。
![]()
法律上,她确实拿不到我半个子儿。民法典写得冷冰冰:没共同生活满多少年、没尽抚养义务,就不算“真妈”。可现实里,她把我家老的老、小的小全拢在手里,比亲闺女还瓷实。我亲姑算得精:以后房子别写她名。我奶回一句:没她名,也没你份。一句话把亲戚群干沉默。
![]()
生日那天,我们没订酒店,就挤在客厅,把电灯关掉点蜡烛。我媳妇端着蛋糕,突然喊“妈”,声音劈叉,跟小时候第一次上台念课文一样。继母当场愣住,蜡烛油滴手上都没觉疼。更炸的是视频那头,她亲生女儿——我“继姐”——扑通给我们全家跪下,说谢谢我们让妈笑出皱纹。屏幕晃得我看清对面墙上挂着继母的婚纱照,新郎不是我爸,是她前夫,早年车祸没的。我忽然明白:她不是在找老伴,是在找“家”。
![]()
当晚我翻到她身份证,南方地址,迁过来那年49岁。为个“家”字,她把前半生连根拔,后半生赌在我们这群没血缘的人身上。我问我爸:你怕不怕她哪天跑了?我爸闷一口酒:怕,所以更得对她好,让她舍不得跑。朴实得可笑,却是我听过最动人的情话。
![]()
现在,我下班回来先喊“妈,饿”,她答“锅里有手擀面”。我奶在阳台晒太阳,我媳妇揣着二胎晃悠,我爸洗碗哼着跑调的《月亮代表我的心》。谁能想到,两年前我们还别扭地喊“阿姨”?
没血缘的亲情到底靠啥维系?说白了就是一句:你肯先对我掏心窝子,我就敢把户口本给你留页。别把再婚家庭想成生意,先算权益再谈感情;把它当篝火,你添一把柴,我添一把柴,冷不着谁。
临了,我奶教我一招:以后给孩子上户口,中间名写“南”——纪念继母从南方扛过来的那口锅、那包糖、那腔孤勇。名字一落笔,法律认不认不重要,我们认,就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