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李,你这两天怎么总是皱着眉头,是不是哪里不舒服?”饭桌上,老李的老伙计张大爷忍不住问了出来。
老李一向酒量惊人,平日里应酬不断,晚上还喜欢小酌几杯。但最近,他腰酸背痛,还频频用手捂肚子。可就算这样,他习惯性地斟满了酒杯。直到有一天,他突然觉得手脚麻木、胃部隐隐作痛,这才在家人的劝说下,勉强去了趟医院。
![]()
医生的话让老李大吃一惊:“你这些疼痛,其实是身体在‘抗议’,酒该戒了!”
你是否也有类似困扰?你是不是认为,只要不过量饮酒,身体就“消化得了”?实际上,长期饮酒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可能远比你想象的“隐蔽”。尤其是在4个部位出现反复疼痛时,往往是身体亮起“红灯”,再不警觉后果真的很严重。
很多人只知道“伤肝”,其实酒精的破坏力远不止于此。《中国酒精对健康影响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每年与酒精相关的疾病负担占整体疾病负担的3.1%,涉及肝脏、胰腺、神经、心血管等多个系统。
![]()
医学上,肝脏没有痛感神经,但如果饮酒过量造成脂肪肝、肝炎甚至肝硬化,当肝包膜被撕拉或器官压迫时,会出现右上腹的钝痛。这类疼痛往往在饮酒和油腻食物刺激后加重。
上腹部(胃)刺痛或灼烧感
长期喝酒,胃黏膜直接受损,胃溃疡、糜烂、甚至消化道出血风险提升近2倍。部分研究发现,60岁以上持续饮酒者胃炎发病率为普通人群的1.8倍。
背部或胰腺区疼痛
过量饮酒会让胰腺反复炎症,造成急、慢性胰腺炎。数据表明,超过50%的慢性胰腺炎和酒精摄入密切相关。一旦胰腺炎发作,背部持续疼痛是常见信号。
![]()
四肢刺痛、麻木
酒精大量摄入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脚发麻、刺痛。权威文献统计,中老年人饮酒相关神经病变患病率可高达26%,早期症状往往容易被忽略。
这四种疼痛,一旦在“酒友”身上反复出现,实际上不仅仅是小问题,而是潜在重大疾病的“前奏”。许多人对这些疼痛“扛一扛就过去”,却不知身体已经悄悄开始“亮红灯”。
坚持饮酒不戒,会让隐患持续累加,4个部位的疼痛值得高度警惕。
肝区疼痛:脂肪肝、肝硬化风险成倍增加
数据显示,慢性饮酒者发生酒精性脂肪肝的概率高达34%,肝硬化风险比不饮酒者高3.6倍。若出现右上腹反复钝痛,不仅仅是炎症那么简单,还可逐渐发展为肝功能损害,甚至转为肝癌。
上腹部疼:胃出血、溃疡、癌变提前到来
长期饮酒导致胃溃疡发生率升高35%,胃出血发生率增加14%。临床病例显示,反复胃疼的中老年患者如继续饮酒,出现胃癌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将近两倍。
![]()
背部疼痛:胰腺损伤、消化吸收变差
饮酒后背部持续疼痛,是胰腺承受极大压力的信号。慢性胰腺炎不仅会让你食欲下降、乏力、体重急剧下降,还会让血糖、消化功能持续恶化,严重时可引发致命性急性胰腺炎。
四肢麻木:神经病变,瘫痪风险大涨
周围神经病变发展到一定阶段,手脚剧痛、失去知觉、协调能力下降。若不及时戒酒并改善营养,中枢神经系统也有可能受损,严重者生活自理能力丧失。
特别提醒:这4种疼痛如果同时出现两种以上,一定要警惕!很多人在疼痛加剧或症状加重后才去医院,往往为时已晚。
发现自己有以上疼痛提示,该如何科学“急刹车”?切记:别盲目等“自愈”、更不要擅自用药。下面这些稳妥建议,让你科学戒酒、逐步修复身体损伤:
![]()
主动监测并记录疼痛部位及频率
每天对照以上四个部位,记录疼痛出现的时间、频次和强度。如1周内多次反复或加重,建议尽快做一次全面体检,并向专业医生求助。
渐进减少饮酒量,拒绝“断崖式”戒酒
长期大量饮酒切勿突然完全停止,应咨询专业医生,制定个性化戒酒方案,避免出现戒断综合征或心理症状。
营养强化,增强身体修复力
合理补充蛋白质、高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多吃绿色蔬菜、瘦肉、蛋类,帮助肝脏和神经系统修复。不推荐任何“保肝药物”或“神奇护肝品”,以防增加身体负担。
多动少熬夜,规律作息
坚持每周轻中度运动3-5次,睡眠不少于7小时,有助于肝脏、神经、消化系统的自我修复。
![]()
家人、朋友的监督和支持非常重要
科学数据显示,家人监督下戒酒的成功率比单独戒酒高57%。面对诱惑时,主动寻求支持,是成功戒酒的关键。
戒酒不易,但只要方法得当、警惕健康信号,身体往往会慢慢变好。别等到疼痛变成“致命疾病”,才追悔莫及,现在开始,“减量、戒断”永远不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