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固体杨枝甘露”横扫社交媒体、登上热销榜的当下,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这场现象级爆款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产品逻辑与传播机制?本文将从爆品拆解入手,带你洞察可复制的业务机会。
一、今日嘉宾固体杨枝甘露
啥是“固体xx”啊?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
![]()
物如其名,就是把经典广式甜品中的杨枝甘露变成固体版。
这款产品在家可以立马上手制作起来:把凯特芒去皮切半变成底座容器,舀几勺干噎酸奶&冷萃酸奶作为夹心层,然后将剥好的红柚果粒均匀地涂在酸奶上方作点缀就做好了。
强化版的做法是,原味酸奶升级为椰子酸奶提升口感、涂完酸奶后再加多一层奶盖再上红柚;或者在顶部随心加入更多奶茶小料进行搭配,例如脆啵啵、西米、珍珠等等。
更进阶的吃法是,先把底座冻硬了再上酸奶,整体完成后再复冻至冰沙状态食用。
嗅到商机的商家们进一步将其产品化:把所有原料搅拌成馅、整体上再包一层糯米皮,固定形态的同时增加层次,做成类似雪媚娘的出品形态,这种吃法被定义为“2.0”版本。
截止发稿,新迭代的版本出现了:用两瓣榴莲完成最终包裹,变身3.0版“榴莲汉堡包”!
众多品牌迅速跟进,能往产品线里加的立马上架,不能加的也蹭起了热点,例如图中的塔斯汀“固体杨枝甘露汉堡”。
再这么演变下去,估计近期还会有其他升级版“外套”和“内搭”的版本出来。
你可能要问了,这不就是一些奶茶品牌的新品逻辑吗?把碗装的甜品,变成杯装——“饮品甜品化”,甚至有个品牌“七分甜”就是靠这个安身立命的。
实际上固体杨枝甘露,相当于在奶茶品类的基础上再翻了一番,让它从甜品化的奶茶又扩品类变成了甜品化的零食。
这款产品有多火呢?线下各地的烘焙门店陆续推出相关产品、部分水果门店和生鲜平台甚至出现原料的暂时性断货;线上盒马已经推出了产品专题页、抖音达到近6亿的播放、小红书近千万人看过相关帖子而新的创意还在不断衍生……
二、这个案例为什么突然火了
这是一款典型的经典产品再创新的案例,翻红的主要原因在于:
产品角度
颜值倍增:杨枝甘露本身就貌美,固体版把它从被椰浆遮挡得若隐若现的液体,变成原料清晰可见的固体,相当于不加滤镜用生图直击,反而真实明亮打动人心;
口感暴增:原料从小料,升级为承托主角,满足感提升max;
形态革新:从饮用液体变为可手持的固体,解决了容易撒漏以及不便随身携带的痛点;
其他因素:谈及符合健康低卡的需求趋势,只能说可以倒推,但一定不是动因。健康从来都不是美食席卷人心的主要驱动力,尤其是非高频日常消费品。当然,“看上去健康”是加分项。
“颜值”、“新吃法”、“微甜不腻”是关键。而创新产品诞生后,好奇心和易得性推动了产品的快速席卷。
商业角度
背景条件:水果供应链的成熟是基础条件。干噎酸奶、冷萃酸奶、希腊酸奶近年来的市场化普及是重要因素。
市场需求:“立冬”节点到来,与温暖、温度相关的营销内容层出不穷,但并无特别。与之相悖的冷冻甜品就成为了那个创造反差的备选。东北和西北的冬天本就有吃“冻梨”的先鉴案例,而区域特供让产品有了一定的稀缺性。另外,哈尔滨文旅的爆火,也是借和“南方小土豆”之间的信息差、认知差,通过反差对比的推动开始演变的。一进入冬季,相关标签的内容流量猛增,想必也是冷冻甜品能红的底层流量基础之一。
消费习惯:对杨枝甘露这款经典产品的迭代,早就有喜茶、七分甜将其甜品化,后有各种雪糕品牌厂商推出相关口味的冰品。而今天的翻红,和此前奠定的基础密不可分。
渠道转化:线下便利店、创新商业、外卖平台等的发展,为新品快速走入千家万户创造条件;线上社交媒体的推动,让潜力股产品载着话题迅速席卷热榜。
三、你的业务怎么借鉴和迁移
那么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如何迁移、助力自己的业务呢?
产品创新,抄形式不如抄逻辑。
形式会立马被竞对复制抄走,但理解逻辑后可以不断进化、继续引领行业。这款“固体杨枝甘露”实现了旧品翻红,我将其创新逻辑总结为了“天时地利人和公式”:
![]()
产品翻红,要“迭代”,不要“发明”。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所有的创新都是“旧元素的新组合”。完全创新的事物、没有任何公众共同记忆的产品不不可能迅速火,甚至需要投入大量时间、金钱教育市场。(颠覆式创新不属于此文探讨的旧品翻红逻辑不作延展。)
那么,具体如何做呢?
首先选择产品:选择能够快速识别品类的产品作为目标对象。这样从品类角度的第一认知消费者一打眼就大概知道这是什么,无须教育市场,能够快速调动起相关的记忆产生联想。
其次设计创新:围绕新人群、新场景、新模式来找到新变量。基于消费习惯的变迁、未满足的潜在需求、上升的公共性热点等维度找机会。创新能否成功的重要决定性因素是是否可感知,能否成为流行性爆品还取决于是否超出预期。
再次选择市场:为什么需要相对空白市场?有了一款可能爆火的产品,接下来就要进行需求匹配。在各平台的算法里,同质化内容是无法推流进入下一个流量池子的。产品也是一样,当同类别产品或者可替代产品过多的时候,再美的花也显现不出来。这里的市场是广义的,包含时间、空间、人群等不同细分维度。
这里我们要有孙子兵法里提到的:“先胜而后求战”的意识,即知道自己大概率会胜再战。在投放市场前可以通过前置搜索相关话题词看潜在热度、可以通过MVP测试看真实市场反馈、可以观察近期风向及行业动态再考虑投放时间……
最后天时点火:除了做到以上,如果要达到一夜成名的爆火,还需要天时契机。这里我用的是乘号而不是加号。因为天时契机遇到了、乘胜追击就是成倍的杠杆放大,遇不到或者错误的择时那它也可能等于0。就像某种类型的艺人过去没火、今天突然又火了一个道理。
没有一个爆火不需要契机。要么是阶段性风向需要故事主角、要么是平台策略选择性推流、要么是突发热点关联题材……天时可遇不可求,但是人为角度可以创造环境和条件向其靠拢。
今天这篇的主角是一款旧品创新后的爆火,围绕产品角度着重展开分析了。之后会拆解更多“一夜成名”的商业案例,敬请关注期待。
本文由 @超越爱丽丝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