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如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属于丙类传染病中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高发场所。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为12~72小时,通常为24~48小时。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部分患者有头痛、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
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源主要为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常通过饮食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或者经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接触、飞沫等途径传播。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医院和游轮等人群密集场所疫情暴发风险较高。
诺如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多数患者发病后症状轻,无需治疗,休息2~3天即可康复,可口服糖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补充呕吐和腹泻消耗的水分。对于婴幼儿、老人,特别是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如因频繁呕吐或腹泻,出现脱水等较严重的症状时,应及时治疗。
注意事项:
1.诺如病毒特性与传播途径?
(区别于其它常见病毒的独特性)诺如病毒(Norovirus,NoVs)是引起全球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之一,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易引起暴发,尤其在封闭或半封闭且人员密集的场所;诺如病毒致病剂量极低,比流感病毒低上千倍。它还特别“耐造”,在室温酸性环境、冷冻食品或污染物表面能存活数天到数月,普通清洁很难彻底清除。另外它变异快,人体感染后免疫力持续短,容易反复感染,这和流感、新冠等病毒的免疫特点有明显区别。诺如病毒感染传播途径为粪-口途径;传播方式多样,包括人传人、经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其中人传人包括直接接触吐泻物、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环境或物体表面以及摄入含有诺如病毒的气溶胶等。
2.如何预防及相关安全提醒?
(重点讲高风险食品、污染环节)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核心是阻断“粪-口传播”,妥善处理粪便, 避免吐泻物污染环境,保证食物和水干净安全。我们常见的高风险食物(易被诺如病毒附着/富集)有:贝类海鲜(如蛤蜊、牡蛎等,若生长环境被污染,病毒会在其体内富集);生鲜果蔬(如生菜、草莓、蓝莓等,其表面易沾附污染水源或被带毒人员的手污染);生冷饮品、自制酱料(如现榨果汁、未经煮沸的牛奶,或在制作时手部/器具带毒而被污染)。而生活中食物污染的常见环节有:源头污染:农田灌溉水、海鲜养殖水域被带毒粪便污染;加工污染:厨师、服务员是感染者(潜伏期就可能排毒),加工时未彻底洗手,或生熟不分、加工器具混用;储存/食用污染:储存食物的环境或餐具未消毒,被餐具或环境中的病毒污染。因此我们建议:食物一定要煮熟煮透:海鲜、肉类一定要彻底加热,果蔬生吃前用流动清水反复冲洗,不喝生水;手部要规范清洗:饭前便后、处理食物前,用肥皂/洗手液+流动清水搓洗20秒以上,需要注意的是,酒精消毒湿巾和免冲洗的手消毒液不能代替上述洗手方式;环境要勤消毒:台面、门把手等可以定期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净。
3.护理诺如病毒感染患者时,家庭成员如何避免交叉感染?
家庭成员护理诺如病毒感染患者的核心是“做好防护、规范处置、严格隔离”,具体注意4点:
个人防护要到位:接触患者吐泻物、衣物或餐具时,必须戴一次性手套和口罩,结束后立即摘手套,用肥皂/洗手液和流动水彻底洗手,不要用手摸口鼻、眼睛;
患者居家要做好肠道隔离(指隔离通过粪便、污染水源或食物传播的病原体感染途径):建议患者居住单独房间,不混用餐具、水杯、毛巾等个人物品,马桶使用后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后最好再居家休息观察3天,在此期间不要为家人准备食物;
污染物处理要无害化:患者吐泻物需用含氯消毒剂按比例混合,静置30分钟后再处理;污染的衣物、被褥、餐具先将污物清除后煮沸消毒或者消毒液浸泡消毒,全程避免徒手接触污染物品;
环境消毒不遗漏: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患者接触过的台面、门把手、马桶圈等,吐泻发生后立即对2米半径内区域(或整个封闭区域内)消毒,其他人尽量远离。另外提醒:若护理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要立即停止护理,自我隔离并观察是否感染发病,避免家庭成员间交叉感染扩大。
记者:栗倩
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
编辑:杜晓华丨责任编辑:张睿丨监制:杨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