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事必须管到底!”
![]()
十月末的校园里,琅琅书声漫进窗户。我院家事团队牛法官到某小学进行判后回访,远远望见教室里小刘端坐在教室认真听讲,眼睛亮得像星子。这场景让牛法官心头一暖,几个月前第一次见他时,这孩子还缩在奶奶身后,低着头揪衣角,问句话都憋得脸通红。
01

案卷里的“隐形困境”
时间拨回到几个月前,卷宗第一页写着:“父亲宣告失踪,爷爷因病去世,奶奶身患重病,原告小刘诉请跟随被告王某(母亲)共同生活。”简单几行字,掩盖不住背后的复杂脉络。
刘某(父亲)与王某2016年分居,2020年离婚时判决小刘由父亲刘某抚养。可刘某自2016年离家后便杳无音信,2024年就被法院宣告失踪,抚养义务实际落在爷爷奶奶肩上。今年春天,爷爷因病去世,奶奶又被确诊癌症晚期,老人颤抖着写下诉状:“我们实在撑不住了,孩子跟着妈妈总归有个依靠……”
调解室里,母亲王某攥着衣角反复摩挲,“我一有空就偷偷去看小刘,他喊‘妈妈’的时候,我心都化了。”可说着说着,她又低下头:“法官,我不是不想养他,我打零工收入不稳定,还得养另一个孩子;小刘马上要上五年级了,转学要找学区,辅导作业我文化水平有限,连兴趣班都报不起,我真的怕接回来,反倒耽误了他……”
被告王某的话像重锤,敲在承办法官牛晓芳心上。涉未成年人案件要遵循“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可具体到每个家庭,“最有利”不是简单的抚养权归属变更,而是要解开生活里的“千千结”。
02

跨部门的“守护联盟”
为破解抚养权变更与未成年人教育保障的双重难题,承办法官启动了“1+N”联动机制,用司法温度融化现实坚冰。
承办法官第一时间带领团队走访社区、学校,实地了解小刘的生活状况与成长环境,掌握祖父母健康恶化、无力继续抚养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多次与王某深入交流,敏锐捕捉到其既渴望亲子团聚,又对经济压力与教育责任充满焦虑,王某并非拒绝履行抚养义务,而是需要司法为其“赋能”解决实际困难。
![]()
针对王某最担心的“上学难”问题,分管领导马晨啸主动担当“协调枢纽”,承办法官多次前往县教育局、王某所在辖区的小学进行协商,通过“法院+教育局+学校”三方联动,最终小刘的上学问题得以妥善解决,给王某吃了一颗“定心丸”。至此,这起变更抚养纠纷案件得到了圆满解决,也为未成年人的受教育问题扫清了障碍。
03

回访中的“共护成长”
金秋时节,承办法官再次来到某小学。校领导介绍道:“这孩子现在开朗多了,学习上也慢慢有了进步!”小刘穿着干净的校服,眼里的光比窗外的阳光还亮。
小刘奶奶表示:“以前总怕小刘受委屈,现在看他跟着妈妈越长越精神,我们这把老骨头也算放心了。”
牛法官蹲下来,平视着小刘的眼睛:“以后要听妈妈的话,也要好好学习,知道吗?”小刘用力点头,默默记下了这位阿姨的话。
![]()
“孩子的事必须管到底”,承办法官牛晓芳表示:“抚养权变更不是终点,而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新起点,法院的职责不仅是敲下法槌,更是要为孩子铺就一条有爱、有希望的成长之路。”



从法庭调解的困顿,到教育局会议室的协调破局,这起案件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的温度与重量。未来,我们将继续把“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刻进每一个案件,用“多问一句”的关切倾听需求,用“多跑一步”的协调破解难题,用“多想一层”的谋划护航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法治阳光下绽放灿烂笑容。
![]()
来源:阳城县人民政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